本文的眼:
是战争片也是广告片
世界杯实在需要这样的一部
广告片……
德阿大战。里克尔梅和巴拉克的较量。两种性格的较量。性格决定命运?
贝肯鲍尔言德国必胜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德国;普拉蒂尼言德国必胜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欧洲;贝利言德国必胜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再赌一把”。
在过去的4场比赛中,德国人最灰暗的记忆片段来自于遥远的揭幕战。早已经打道回府的万乔普两次洞穿德国人的球门。让人不由联想:哥斯达黎加人能做到的,还有谁做不到?
事实上德国人很好地汲取了教训。接下来的三场比赛做到了零失球。当然,这也要得益于瑞典人拉尔森在罚点球时的友情赞助。
在过去的4场比赛中,阿根廷人最灰暗的记忆片段来自于最近的1/8决赛。墨西哥人一度将阿根廷原本犀利的进攻遏制。佩克尔曼不得不连续调整前锋线组合以期扭转局面。
阿根廷人最终击败了墨西哥。马拉多纳的金左脚在罗德里格斯身上“灵魂附体”。那一场坚苦卓绝的战斗让阿根廷人此前6:0痛宰塞黑的挥挥洒洒渐渐被人们淡忘。
直观感觉阿根廷挑战战德国的难度不应该大于迎战墨西哥。德国人的冲击固然有力,但墨西哥人的控制更让阿根廷人尴尬。而这场德阿大战,阿根廷人所需要做到的两件事正是:1,顶住冲击;2,控制比赛。
闪电战似乎已经成为克林斯曼球队的代名词。东道主在观众的热情鼓噪下是很容易在第一秒钟就进入角色的,在这个时间上,阿根廷人必须不能晚于德国人,哪怕只晚一秒钟都是危险的。
当然,阿根廷人真正的危险还在于“成也里克尔梅,败也里克尔梅”,而当这位中场核心一旦遭对手抑制的时候,阿根廷人破门的希望便不能再寄托在层层推进,而应该有赖于打出速度了——以快速的进攻在德国人尚未搭建起整体防守的禁区内外更多地形成“一对一”,南美人的技巧才可能穿越日尔曼人的防线。
这是一场针尖对麦芒,也是一场麻杆打狼——阿根廷人对东道主的威力肯定有所忌惮,而赛前东道主媒体对马拉多纳的攻击也足以显现出一种心虚。
看上去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样的一场颠峰对决演绎成为一场经典战役。这是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最货真价实的一场强强对话。坦白讲,德国世界杯真的到了该出一部“大片”的时候了,否则,“华丽盛大的舞台,平庸混乱的演出”也许将是本届世界杯的综合定义。
今天的德阿大战决不要重现1990年意大利之夏的那场德阿决赛——拒绝16年前的沉闷,拒绝16年前的争议。
裁判,只有裁判才可能成为德阿大战迈向经典战役的绊脚石。以最近的1/8决赛为例: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红牌”和“点球”、葡萄牙对荷兰的“红黄牌漫天飞”、法国对西班牙的“误判导致进球”、巴西对加纳的“越位进球”,甚至包括阿根廷对墨西哥的“不越位进球”等等,几乎每一场比赛结束之后,人们已经来不及去回味双方技术战术层面上的表现而一股脑地投身到争议判罚的争议之中。
这样的一场决斗,不论是90分钟、120分钟还是互罚点球,终场哨声吹响的时候总要有泪水横流。
泪水可以是忧伤的、遗憾的,但不应该是委屈的、愤怒的,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裁判。
精彩多一些,争议少一些。12小时之后,这将成为任何一位中立球迷之于德阿大战的全部期望所在。(完)
新近更新:
点击返回:董路博客
前一篇:所以我最亲爱的朋友……(有更新)
后一篇:今晚黄健翔压力比德国和阿根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