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根廷有足够的教训值得汲取  墨西哥输给的是上帝

(2006-06-25 05:43:33)
本文的眼:
 
墨西哥人
阿根廷有足够的教训值得汲取 <wbr> <wbr>墨西哥输给的是上帝
 
在阿根廷人的绝杀与拥抱中
 
告别了日耳曼
 
留下的是不屈的背影……
 
这样的场面本该见怪不怪了——胜利的另一半就是失败,留下的另一半就是离开。只是在这个北京的黎明,在目睹了120分钟跌宕起伏的激战过后,心底依然会为墨西哥人感到些许的悲伤。
 
没有办法,不为墨西哥悲伤就只能为阿根廷悲伤,还是听从上帝的安排吧;既然上帝向墨西哥人说了“再见”。
 
从9分钟博尔格蒂的自摆乌龙到98分钟马克西的神奇远射,墨西哥人一直在与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抗衡着,结果是从倾尽全力到精疲力竭直至无力回天。
 
阿根廷人带着与生俱来的某种贵族气质试图在从容潇洒中缓缓进入比赛状态的时候,墨西哥人已经把子弹推上枪镗——马科斯的进球有着迅雷不及掩耳的色彩,这是令人吃惊的一粒进球,当然,3分钟之后,墨西哥的博尔格蒂便制造了另一粒令人吃惊的乌龙球。
 
事实上,阿根廷人的战术并没有任何的过错,始终以自己最为习惯且擅长的方式追逐着胜利;阿根廷人长时间的被动局面是墨西哥人的创造——防守中加强了中路的阻截,而在进攻中充分利用着场地的宽度。
 
阿根廷在两个边路防守中的漏洞成为墨西哥人屡屡穿越的突破口,左路索林大幅度的助攻一直是一把双刃剑,至于右路的斯卡洛尼,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以后也将永远忘记这个名字,坦白讲,其时常表现出的慌张与笨拙如同整个阿根廷队中的一个“异类”。
 
用足球比赛所谓“限制与反限制”的理论衡量,应当说墨西哥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限制住了阿根廷,使之原本万般轻灵的“探戈”变得有些像举步维艰的“探雷”了。在整体攻防上,墨西哥人显然做得比阿根廷人更好一些,只不过这样的“更好一些”尚且没有达到赢得胜利的程度,比如,墨西哥在关键一传和关键一射两个重要环节上还缺乏真正的威胁。
 
即使在90分钟行将结束前助理裁判无意中扼杀了阿根廷人的进球,我依然认为90分钟之内1:1的平局是相对合理的,至少任何一个中立的观者都在墨西哥人精彩的技艺面前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支“1+1+1+1+1+1+1+1+1+1+1大于11”的球队,那非墨西哥莫属。
 
“上帝之手”属于20年前的马拉多纳,“上帝之脚”属于今天的马克西,一般而言,在胜负一线间一记如此神灵的破门得分预示着胜负天平开始倾斜并将最终演绎为板上钉钉。
 
总体上阿廷人配得上胜利,射门次数虽然落后但有威胁的射门更多一些——克雷斯波的挑射空门、萨维奥拉的单刀赴会都先后失之毫厘。
 
艰难晋级的阿根廷应该感谢墨西哥,对手120分钟内的发挥让阿根廷人有足够的教训值得汲取——比如如何加强两个边路的防守,如何丰富进攻的节奏和线路,尤其在两名前锋被紧密盯防的情况下,如何确立门前的第三或第四攻击点等等。
 
也许换人有一些迟到但佩克尔曼并非无所作为,75分钟之后陆续派上艾马尔、特维斯以及梅西三名攻击型球员,即显示着强烈的求胜欲望,同时也为加时赛发力一击打下了伏笔。其中,让里克尔梅和艾马尔共存于场上的双组织核心的做法,体现着审时度势,也体现着创新精神。
 
祝“里克尔梅西”生日快乐!祝墨西哥人一路走好!
 
至于6天后的德阿大战,祝更好的那支球队走得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