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大罗和阿德
给出的答案是——
约等于0.5
卡卡在上半场最后一分钟的进球,让克罗地亚人从下半场第一分钟开始就解放了思想;相当长的时间里,巴西队门前频频告急,直到下半场23分钟罗比尼奥换下了大罗纳尔多之后,巴西队才以更有力的进攻抑制住了对手肆无忌惮的猛攻。
任何一支球队在对阵巴西的时候,首先加强防守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克罗地亚也是秉承着这样的原则。上半场,“欧洲巴西队”在进攻中投入的人力十分有限,而真正的巴西队则打出了压迫式的攻势。
进球的卡卡是前卫,传球的卡福是后卫,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实际上整个上半时大罗和阿德两名前锋一直在“站桩”,当然这样的简单操作也足以吸引对方防守的兵力,为小罗、卡卡们的穿插提供了方便。
由于防守的压力不大,卡福、卡洛斯两名边后卫包括双后腰之一的泽·罗伯托经常上前助攻,巴西队的进攻即使没有大罗和阿德的实际参与也没有暴露太大的问题,至少从接应点上并不为少。
问题从下半场开始出现——克罗地亚全力反攻大举压上,由于大罗和阿德在前场的阻截不甚积极,巴西队的两名边后卫+两名后腰不得不更多地回收投入防守;而当巴西队由守转攻的时候他们很难再像上半场那样频繁地杀到前场,巴西队的进攻只能依靠小罗、卡卡与大罗、阿德两名前锋来完成。
然而大罗和阿德的“站桩”一直持续着,阿德偶尔高兴了还能有一些适当的穿插,大罗基本上在原地散步,其与看台上身穿黄色球衣的巴西球迷唯一的区别就是:他可以更近距离地观看比赛,并可以有机会零距离拥抱进球者并不会因此被警察带离。
连中国足球工作者都能背诵出“跑动出战术”的信条,不跑动的巴西前锋线所能够给球队进攻组织带来的只有吃力——当控球的小罗或者卡卡无处可传的时候,他们只能实施个人带球并即可陷入克罗地亚人数倍兵力的包围之中。
佩雷拉在大罗身上用足了耐心,否则不会等到下半场23分钟才用罗比尼奥将其换下,而正是这一次的换人,巴西队才重新找到进攻的方向——阿德一人突前骚扰,身后的小罗、卡卡、罗比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给克罗地亚的防守施加了压力,让对手不敢再无所顾忌;卡福和卡洛斯因此又有了前插助攻的机会,仅仅5分钟之内,就有了卡卡的远射和阿德的推射两次有威胁的攻击。
大罗当然有随时爆发的可能,阿德也有,关键在于等待两人的双双爆发是一场赌博,而以巴西队现有的人员储备,是否真的一定需要让自己坐上只有50%机会的赌桌呢?
在大罗和阿德共同散步的67分钟时间里,两人最紧密的联系发生在卡卡进球之后的那次集体的拥抱,除此之外,两位世界级的前锋大抵上形同一对“熟悉的陌生人”;退一步讲,现代足球中一支球队场上有一名前锋不参与防守或许还是可行的,但有两名前锋同时不参与防守,几乎是一种“自虐”,而在对垒实力相差不大的强手时,这种“自虐”便随时可能演绎成为“自杀”。
如果大罗或者阿德能进球,那么比赛基本上还是11打11;反之,则就是9打11,好汉难抵四手,巴西人或许强大到让对手“两个球”的地步,但着实没有强大到可以让对手“两个人”的境界。
或许是很艰难的选择,我指的是佩雷拉在大罗和阿德两人中选择一人首发,但经历了与克罗地亚一战,在无法确保两人状态急速提升的前提下,这又是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
阿德是“船”,大罗是“风帆”,这当然是美妙的组合;
只是如果阿德是“鱼”,大罗是“熊掌”呢?(完)
点击链接浏览同日更新: 世界杯小组赛首轮最佳阵容
前一篇:关于法国队de三句总结
后一篇:西班牙克隆巴塞罗那性感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