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日本的失败是不冤的
而裁判的脆弱是——
显而易见的……
澳大利亚人用完场前9分钟的三粒进球打破了世界杯前三个比赛日7场比赛所形成的一条规律,即“先进球的一方必胜”。逆转——澳洲制造!
“如果埃及主裁判知道1:1之后澳大利亚还能进两个球的话,他一定会判给日本队那个点球。”
即使我上述的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依然愿意重复澳日之战结束之后第一时间,我在一家网站的直播节目中所表达的这个观点。
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国著名裁判陆俊在赛后的点评中同样提及了那个容易忽略的“漏判点球”——
下半场40分钟,澳大利亚一名后卫将日本队带球球员铲倒在禁区之内,那应该是一个点球,但埃及主裁判没有吹响哨声——尽管当时其距离案发地点只有咫尺之遥。
一切始于是上半场日本队那记“传中型进球”。电视慢镜头显示:虽然中村俊辅将球传来的时候澳大利亚门将的出击很是盲目,但日本队前锋球员对其隐蔽的手部推击使其失去身体平衡却也是一个事实。
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有意犯下的,比如日本队的进球没有被判罚犯规在先,很可能是由于埃及主裁判和其边线助手的视线同时被密集的双方球员的身体阻挡所致,别忘了,我们也只能凭借反复观看电视慢镜头方能辨认出日本人的犯规动作。
即使在上半场结束时埃及主裁判对那个进球判罚的正确性仍然充满着足够的自信,但当在休息室里看到那个场面的电视回放(或者听取了场外第四官员的提示)之后,埃及人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决定”给澳大利亚人带去了莫大的损失。
在那个时候,埃及人和所有人一样,预感世界杯开赛以来最大的一场裁判风波已经在酝酿之中了;同样在那个时候,埃及人心里清楚,唯一可能将这场风波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途径只有是:澳大利亚人最终能反败为胜。比如在阿根廷对科特迪瓦的比赛中,阿队的一记头球射门越过球门线没有被判为有效,按说那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却有赖阿根廷完场2:1的胜出的结果而化于无形。
下半场澳大利亚人进球之前,有个别场面似乎证明着埃及主裁判正在努力找补上半场的过失——其对澳洲人的几次明显的犯规动作采取了宽大政策,当然其也没有做得十分过火——他在等待着澳大利亚人的进球。
下半场39分钟,澳大利亚人终于实现进球将比分扳成了1:1平!那个时候,也许外表平静的埃及人的心底呈现着一片怒放心花——其看到了自己引发的有一场轩然大波即将自生自灭。
一分钟之后,日本人的反攻就进入了澳大利亚的禁区,然后就是有一记明显的铲球犯规——一次完全可以判罚点球的犯规,但这一次埃及人没有鸣笛。
在澳大利亚人将比分追平之后,在全场比赛行将结束之前,在埃及人看来平局是双方都大体可以接受的结果——日本队获得了一个不应该属于他们的进球,又错失了一个本属于他们的点球,一得一失,不应有太多的抱怨;而澳大利亚人丢掉了一个本不该丢掉的球,却也躲过了一个本该被判罚的点球,一出一进,也不应有太多的抱怨。
以当时的场上局面,在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1:1的平局对于埃及人来说是一个可能拥有的“最好的结果”。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甚至连上帝都没有想到澳大利亚人的进球表演在此后疯狂上演了,接连的两个进球彻底将日本人打进了万劫不复的地狱。试想如果他坚持判罚点球,1:2落后的澳大利亚随后又能连进两球,比赛结果依然合乎情理,而其也可能在90分钟之内就完成了由“错误”到“英明”的逆转。
没有想象,只有现实,现实是,埃及人漏判的那记点球将被国际足联的官员着重关注——毕竟,这个“漏判”与第一个错判有着截然不同的属性——前者是“人为的”,后者则是“无意的”。
找啊找啊找平衡是埃及人的“如意算盘”,而西丁克的神奇用兵砸烂了埃及人的“如意算盘”;估计埃及人可以提前被遣送回家了。
澳日之战因此成为了一场“一个正确的结果+一个错误的过程”的比赛。埃及主裁判也许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却不是一名敢做敢当的好裁判。
但愿这样的“错误过程”在本届世界杯上从澳日之战开启,也能从澳日之战终止。(完)
前一篇:罗本的星光映射着巴斯滕的忧虑
后一篇:安贞焕点燃太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