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想写的文字 |
北京俚语教导我们说
漂亮的女孩叫“尖果”
英俊的男孩叫“尖狲”
我曾自做聪明创造了——“坚男”
现在是2006年3月6日0:00。过去的一天大体只做了两件事——1,送小狗去托管;2,写稿子给报纸,一点雷锋也没学上,惭愧。要不我今儿写的稿子不要稿费了,行吗?
凌晨3:30有意大利的一个德比(那个国家的德比太多了)——罗马对国米,不容错过。还有相当一段漫长的时间,继续说关于北京俚语的事儿。
说到德比,北京俚语里有一个词的发音和德比很相似——“叨逼”。我回想了一下,这个词大面积出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最初使用更多的其实是“叨逼叨”,后来大概是因为觉得有点繁琐,大家都不约而同直接说“叨逼”了。
即使在北京人中间,这个词的第一字也有着两种不同的读音(第二个字就不用说了,到北极乃至北极星都只有一个读音),一个是“dao(一声)”,另一个是“de(一声)”。第二种读音和德比就非常像了,所有有阵子中国职业联赛也兴起了一股“德比热”,于是有人就曾经写过类似《德比,还是叨逼?》为题的评论。
对了,我忘了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了。大致就是形容一个人不停地说来说去,说到你烦了都不为止。我估计北京无数个不甚和睦家庭里无数个忍无可忍的丈夫都曾经对无数个喋喋不休的老婆无数次发出过这样的怒吼:别叨逼了!
其实我现在的写字的形态就是一种叨逼,没事,您可以说我叨逼,这不算骂人——虽然挺伤人的,呵呵。
只说一类事件,你就能对北京俚语的丰富多彩以及变化莫测有足够的认识了解。这类事情就是有关男女之间的勾兑问题。
20年前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和同院的北京孩子一起聊天,比如说到一个女孩是谁谁的女朋友,人家的表述中就有一个很奇怪的词:带着。具体造个句子——
“那女孩现在张三带着呢!”
我最开始真没听懂,在我看来,只有骑自行车带着人的概念。所以我总是纳闷,怎么全北京的女孩都坐自行车后座上呢?后来才明白,“带着”的意思就是一男孩以男朋友的身份“把持”着一女孩。
究其实质,这是一种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怎么可以把女孩当作一件随身携带的东西呢?
在北京俚语里,找女朋友的表达方式太多了,都分不清先后次序了,比如有“磕妞”、“嗅蜜”,有“喇蜜”、“嗅果”等等等;上大一的时候,同宿舍一北京同学每到周末舞会时间,就会对我说,“走啊,哥们,喇蜜去啊!”
我最开始还以为他是想叫我去音乐教室试唱练耳呢,因为在简谱里,63说起来不就是“拉米”嘛!
现在这几个词基本上都不太常用了,但从几年前开始,演艺圈为首的北京前卫青年中,关于漂亮女孩和英俊男孩的俚语称号便流行起来了。
比如,一个漂亮女孩会被称为“尖果儿”,而一个英俊男孩会被说成是“尖狲(这个字我真不确切知道是那个,随便挑了一个,反正就是这个读音)”。
三四年前我认识一个长期混在江湖的女孩,曾经在三里屯酒吧聊天,第一次听到“尖狲”这个词,她当时是这样说的:“我现在已经不喜欢‘尖狲’了,特没劲……”
当时我还以为“尖狲”是“奸诈的孙子”的简称呢!我还接着劝人家呢,我说,是啊,“奸孙”就算了,还是找找“坚男”吧!
结果对方一脸茫然,问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坚男”,就是“坚强的男人”的简称啊!!
您仔细辨别一下上面这4位中哪个是尖果,哪个又是尖狲?
呵呵,我刚看了一眼“评论”,“烧火棍”来了,他是我一个特别好的哥们,91年我们一起在一家偏远得让人感觉快到河北境内的物资公司参加的工作,丫是北京人,很多北京俚语我都是从他那儿听到的。比如,那时我们上班没事做,他总是偷偷对我说,“走,切盘台球去!”
我之前只知道“打台球”,不明白“切”是什么意思,我就对他说:“兄弟,台球怎么切啊,咱还是切盘苹果得了。”
我能简单说点足球吗?就是和足球有关的一些北京俚语。因为曾经长期采访北京国安,对此有些切身感受。
北京球员教练说“kao(一声)球”,您知道什么意思吗?其实就是“传球”;“飞丫的!”就是“铲丫的!”,不用说,这个词一出来肯定就是踢急了,要“杀人”了。
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北京足球俚语中,“飞”就代表着“铲”,要是“飞铲”是不是应该说成“飞飞”吗?那么好,请问,您说的是“凤飞飞”、“曲飞飞”还是“隋菲菲”、“孙菲菲”呢?
……
今天差不多到这吧。一下子说太多了,怕您印象不深。明天,也就是《之三》中,我将披露从北京演艺圈里流行起来的几个最新的北京俚语。
“那——相当地时髦!”(宋丹丹的口音)
该睡的就洗洗睡吧,该看球的就继续等吧。生活似乎还真挺有意思的。是吧?

浏览更多相关文字请点击返回:董路博客
前一篇:送豆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