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点点足球 |
本文的眼:
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一个数字
但我可以肯定地回答——
绝对不是11个人!
三天前的一篇文字中我曾经表达过一个意思:类似这样的比赛,不论中国队取得什么样的比分结果,都难以赢得舆论的一致好评;而今事实也是大体如此。
中国队2:0击败了巴勒斯坦取得了小组赛首场比赛的胜利,如果与在客场0:2败在新加坡脚下的伊拉克横向对比,这是一个不算坏甚至很不错的结果。知足常乐。
有一些历史因为这个结果得到了改变,比如中国队终于终结了此前4连败的尴尬纪录;当然,有一些现实也始终停放在那里,比如中国队的进攻质量依然没有能够实现某种实质性的提升。
与10天前对洪都拉斯的热身赛相比,中国队的首发阵容更换了6名球员,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前锋线的变化——董方卓和李毅取代了陈涛和郜林,同样彻底改头换面的还有双后腰——李铁和赵旭日顶替了肇俊哲和李彦,后两者在朱家军组建的第一个年头里一直是双后腰的第一组合。
在没有热身赛磨合的情况下,这样大比例地更换首发阵容显然带有着一定的隐患,那就是整体配合上的生疏。实战中,中国队几乎没有太多的整体配合可言,尤其在进攻组织上抹不掉的是一种单打独斗的痕迹。
中国队究竟是几个人在踢球?这是我在看比赛的过程中头脑里不自觉浮现的一个疑问。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一个数字,但我可以肯定地回答——绝对不是11个人!
比如当蒿俊闵边路得球的时候,感觉中国队只有他一个人在踢球,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朱广沪赛前的要求,就是想通过个人强行突破或形成传中或迫使对手犯规好赢得任意球,不论如何,我觉得整场比赛蒿俊闵一直是把自己当作小罗纳尔多或者罗本来自我使用的;同样的现象也反映在另一侧的曹阳身上——下半场很短的时间内,他先后4次在左边路实施个人强行突破,也先后4次被对手阻断。
两名前锋董方卓和李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络,像一来自水星,一个来自火星,他们在控球的时候也会给人感觉中国队只有一个人在踢球;在中国队获得角球的时候,场上踢球的人增加成为了两个——陶伟和杜威;而当李铁得球的时候,中国队场上踢球的人数有时会增加成为三四个,其中包括两到三名后卫……
90分钟时间里,你很难在同一时刻感觉到中国队场上有11名球员同时存在,每一段时间你都会感觉有人在场上失踪了,像是告了假回休息室喝咖啡去了,然后隔上一会又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出现了……我以为这是中国队整体缺失的一种侧面反映。
两名中后卫先后成为了进球功臣,更让你感觉中国队似乎只有后卫在踢球。两个进球一个是通过角球,这是朱广沪全力练就的拳头产品;一个是通过快速反击,这更像是一种意外收获——之前你很难想象中国队利用防守反击撕开了巴勒斯坦的球门。
这是一场平淡的比赛,谈不上欣喜,也谈不上悲哀,坚持观战的人都是对中国足球还抱有希望的人,只不过这样的比赛过程往往会令人感到不知所措;比如,当中国队1:0的时候,人们很高兴,当中国队2:0的时候,就无法形容是高兴还是失落了,当董方卓射失点球的时候,还是同样的一种复杂的心情——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喊“换李毅!”来摆脱以一种无所事事的“心灵空虚”了。
当然,赢球总归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因为我们强大,还是由于敌人弱小;要求中国队踢出水银泻地动山摇般的足球确实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这个人们可以暂时理解,但中国队还是应当首先做到一个基本点——努力说服观众:您瞧好了,场上真的是有11名中国球员在踢呢,绝对没少人!
下一篇博:请点击 “换李毅”的本质是换“中国足球”
前一篇:亨利完胜大罗 卡罗不是卡佩罗
后一篇:“换李毅”的本质是“换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