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点点足球 |
本文的眼:
如果一场比赛取得任何结果
都不可能收获一致的好评
索性不如回归最本质的赢球——
哪怕只是1:0
现在是2006年2月20日8:20,距离中国队亚洲杯预赛小组赛首战巴勒斯坦只剩下2天的时间了。
我们中几乎没有什么人了解巴勒斯坦足球,也许换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会是另外一种情形。
但在人们心目中有一点是肯定的:足球场上的巴勒斯坦肯定不是巴西、不是巴拉圭,也不是乌兹别克斯坦或者哈萨克斯坦……以前连听说过都没听说过的一支球队,若想让大家伙将其视为是有一定实力的球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至少在中国足球舆论领域里存在着某些独特的认识惯性,以即将打响的这场中巴之战为例:如果中国队输球,舆论疯掉;如果中国队平了,舆论继续疯掉;如果中国队只赢一两个球,舆论会指责进攻乏力,进球太少;如果中国队赢五六个球,按说够多了吧,不行,舆论还会指出对手太弱了,这样的大胜根本就没有什么含金量……
我描述的应该是一个事实,我不知道全体中国队成员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的存在。那就是对于中国队而言,后天对巴勒斯坦的比赛是一场不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不会赢得好评如潮的比赛。
在这样的比赛面前,中国队不要再为了赢得赞扬和称颂去追求什么漂亮的进攻或者大比分的赢球了,尤其是在对对手实力特点均不甚了解的时候,一切还是本质稳妥出战,本着赢得3分,不盲动,不冒险,哪怕最后只是一个1:0的比分——也许进球是少了点,但绝对不会比更多的进球收获太少的批评。
在很多国脚扬言要赢巴拉斯坦“两个球”、“三个球”的时候,只有杜威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首要的是“不输球”。也许有人认定这是一种“毫无追求”“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但我却以为,杜威是一拨国脚中头脑最为清醒的一个。
在中国队尚且没有成为真正的亚洲一流强队之前,加之又是关键性的首场比赛,选择一份相对的谨慎乃至警惕的态度还是必要的——当年世界冠军法国队与比巴勒斯坦还没名的法罗群岛交锋,不也是在全场比赛80分钟之后才连进两球方以2:0小胜的吗?
赢球是硬道理,毕竟这不是一场热身赛,1:0是前提,只有先确保实现1:0才可能奔着2:0、3:0……设想一下,1:0和5:1两个比分,我不认为后者一定能让中国队比前者赢得更多的溢美之词。
但愿此时杜威的一份清醒,能够在中国队上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上一篇博客:当所有的口头禅汇集在一起的时候
前一篇:当所有的口头禅汇集在一起的时候
后一篇:“春晚”和“全明星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