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2006-02-05 13:04:03)
分类: 一点点足球
本文的眼:
 
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升月落;
 
就像你不知道体力什么时候会枯竭;
 
不知道球场里什么时候响起第一片掌声;
 
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
 
会完成一次救险或者迎来一粒进球……
 
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现在是2006年2月5日11:30。虽已立春,依然春寒料峭,尚未如沐春风。
 
昨天晚饭吃的是香酥鸡块,从超市买来的半成品,自己在家炸的;我是第一次操作这道菜肴,没有任何经验,只能严格按照包装上的说明书来实施。
 
第一步是“烹调时事先解冻15分钟”。这一条很简单,我有手表,况且手机上也有时间显示,重要的我还识数,很快就顺利完成;
 
第二步是“大火将锅内油温升至180摄氏度”。这一条差点让我彻底放弃整个烹饪计划,因为家里没有温度计,只有一杆体温计,而那的最高上限也就40多摄氏度,怎么可能借以确定油温已经升至180摄氏度呢?
 
无奈肚子里的叫声伴着嘴里的口水,我还是将鸡块毅然决然扔进了不知道是80度、180度还是280度的油锅中。后果很不错,几分钟之后便吃上了金黄色的鸡块,而且至少是300万香酥(像素)的,然后就在电视机前开始追随那些似乎永不间断的足球转播。
 
从昨天夜里到今天凌晨连续看了两场英超——先是曼城客场挑战埃弗顿,而后是曼联主场迎击富勒姆。我不是这4支球队中任何一支球队的粉丝,所以根本不在乎各方的输赢结果,当然,我的目光还是被场上的两名球员的身影牢牢吸引着——孙继海朴智星
 
我不想比较两名球员表现的优劣,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球风也无从比较,更不想比较什么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20多年的战绩已经摆放在那里,何况我又不是“比迷”。
 
不过我的头脑里还是不自觉地反复闪现着两名球员的现在和他们的过去——英超赛场上的孙继海与此前在中国踢球以及在英甲(英冠)的那个孙继海不同;同样,英超赛场上的朴智星与此前在韩国以及荷兰的那个朴智星也不同。
 
这种不同不是仅仅指发现两人在个人能力上的提升,而是更直观地体现在看两人踢球感觉上的变化——没有了“潇洒”、没有了“从容”、更没有了什么“享受”,所看到的孙继海只是一个“拼命的孙继海”,所看到的朴智星也只是一个“拼命的朴智星”。
 
比赛中两个人一直在奔跑冲刺,像两部永动机,不论在曼城还是曼联,两个人目前(也许是永远)都不是红花,都只是绿叶,然后就是——绿叶对“跑”的情谊。
 
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那是生存的奔跑,就好比是《无极》中昆仑,你可以说那是为了逃命,也可以说那是为了追求;两名来自亚洲的球员在大不列颠的草坪上所从事的首先是“极限运动”——挑战自己的体能和精神的极限,然后才是足球运动——抓住零散的机会展示自身的才能。
 
就这样,两个消瘦的面孔和两个消瘦的身影在用尽全力地飞速奔跑——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升月落;就像你不知道体力什么时候会枯竭;不知道球场里什么时候响起第一片掌声;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造就一次救险或者会迎来一粒进球……
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将有限的体能投入到无限的为球队服务之中,孙继海和朴智星在拼命的奔跑中做到了这一点,就像昨夜,前者“跑”得了连续13场的首发,后者“跑”得了联赛的首个进球,蓝色的波涛汹涌和红色的烈焰冲天,都足以给人们留下一份震撼和感动。
 
或许整个英超赛场上的每一名球员都在拼命,但拼命的资本、拼命的基础以及拼命的难易,在欧洲球员和亚洲球员之间显然有着极大的区别。正因如此,孙继海和朴智星终于得以立足,有着一层非同寻常的内涵。
 
人很难改变环境,更多的是环境改变人;人适应环境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却也往往是必须的。
 
在你的能力尚且不能体现一份潇洒从容的时候,就先让自己义无反顾地奔跑起来——那不见得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可你能说那不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吗?
 
《芙蓉镇》里姜文扭曲着脸对着刘晓庆高喊:“活下去,像狗一样的活下去!”。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别人当作“狗”,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无法回避的却是一个怎样让自己“像狗一样的活下去”的严肃命题。
 
事情大体就是这样:你若不想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奔命,最终你就可能像油锅里的鸡块一样香酥——800万香酥的。

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PS:春节期间办了一台博客联欢晚会,如果您没看到,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看两眼。提示:您点击下面的海报便可进入节目区依次收看。

孙继海和朴智星首先从事的是“极限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