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只要是善意的
一个人的渊博可以给别人带来知识
一个人的无知同样可以给别人带来——
快乐……
现在是2006年1月8日13:30。窗外的北京有很好的阳光,北风停驻,天高云淡……
再冷的季节里,也有如春般的空间,比如下面的照片所拍摄的那个地方——位于北五环广顺桥附近的一家生态餐厅,像是很大很大的一个塑料大棚,人在那里用餐可以很新奇地找到做植物的感觉(做动物的感觉太平常了,随时都能找到,呵呵),仿佛来到另外一个景色宜人的世界。顺便说一句,菜的价格真的不贵。
言归正传。
其实也没有什么正传,一来,我有限的认知和能力也写不出来多么正的传,尤其又是在博客这样一个随意性的场合里;二来,即使能写出来若干,天天写那么正的传,最后的结局只有是天旋地转了。
关于快乐,有人总结出一条规律:“看一个人是否快乐,要看他清晨梦醒时的一刹那表情。”
我曾在N多天睡觉之前提醒自己一定要在第二天睡醒的一刹那看一看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但很遗憾,我N多次地忘记了这回事。不过一般情况下,我都是自然醒,我猜想我睁开眼一刹那的表情,即便不是万般快乐的,也不应该是无限痛苦的吧。
我可以确信的是,昨天晚上闭眼睡觉前的一刹那,我的表情是快乐的。因为我参加了一场“睡前知识竞赛”——一场有关地理和历史的一问一答。参赛选手一个是我——一个对历史一片模糊的人;另一个是我的朋友——一个对地理一窍不通的人。
对方回答我,“去美国肯定可以坐火车去”,我大笑;
我回答对方,“唐朝第一个皇帝是李世民”,对方大笑;
……
……
寂静的夜里,我们就这样,用彼此的无知,相互寻着开心。没有嘲笑,只有欢笑;然后笑累了,然后睡觉……
我们都不是渊博的学者,都很无知,至少在某一个领域,就像古人云的“闻道有先后,数业有专攻”;于是,我们也自然具备了可以给别人带来一份快乐的技能——自己的无知。
只要是善意的,这没有什么。你的脸并不会因此而赤红,你耳边响起的笑声也并不那么刺耳,反而倒有几分惬意,几分温暖。
所以善意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贝司”,在这个“贝司”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渊博可以给别人带来知识,而我们的无知同样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如果您是善意的,我现在就愿意把我所有的无知一股脑地呈现在您的面前。
闹,拉夫爱特蜜,普丽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