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终于演了一回悲剧小品

(2005-12-05 15:30:27)
分类: 一点点足球
 
本文的眼:
 
一个人
 
如果做惯了无本买卖
 
就很容易淡忘什么叫——
 
痛下血本和血本无归了
 
赵本山终于演了一回悲剧小品

       
        现在是2005年12月5日15:00。
 
        看起来赵本山是准备撤退了,不再玩什么职业足球了。好像有人还很震惊的样子,说实话,这有点滑稽。
 
        翻出了几个月前自己写的两篇评论;当时赵本山刚刚接手辽宁队不久,正跃跃欲试、雄心勃勃……
 
 
     第一篇    足球不是无本买卖
                           
                                     (2005年07月06日 《足球》报)
 
 
  摘要:
 
  如果我们选择用更为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作为知名艺人的赵本山与足球的联姻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在中国职业足球亟需人气、辽宁足球亟须输血的时候,他的介入已经在这两方面显现出了相应的巨大效应。
 
  如果我们选择用相对悲观的角度来审视:从舞台上的小品中走出的赵本山,在摇身一变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之后,其是否能够跨越“隔行如隔山”以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最新的一份网络民意调查显示:60%的人认定其“玩不转足球”。
 
  从最初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到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小品明星,赵本山的演艺生涯可谓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创造当然有赖于其在所谓艺术上的不懈努力与苦苦追求,但与此同时,至少有三个同样不可或缺的因素为其红透大江南北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一、表演天赋;二、市场需要;三、央视平台。
 
  为赢得上任之后的开门红,赛前点灯熬油煞费苦心表明赵本山在足球上依然有不懈努力与苦苦追求的精神,但与演绎小品截然不同的是:一、不见得有搞足球的天赋;二、中国足球市场整体处于疲软状态;三、即使各类媒体投以关注却难比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其本人以及作品地位的树立来得实际……于是,如今赵本山首当其冲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弄清搞足球和演小品之间的那份千差万别。
 
赵本山终于演了一回悲剧小品
 
  如果赵本山用自己演小品的经历与感受一味地生搬硬套到自己搞足球上,那么可以肯定其收获的只能是愤怒和失望——也许他演出100场小品能够得到100次成功,但其手下的球队踢100场球却可能赢不了其中的10场。
 
  小品是表演,足球是现实。比如,姑且不论俄罗斯商人阿布当初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入主英超切尔西,而其随后做的并且让地球人都看得见的事只有一件:投入大笔资金以不断增强球队的实力;而且不要忘了,即便如此切尔西真正的崛起也等待了两个赛季。
 
  赵本山“急”了——在刚刚登上中国足球这方新的舞台不久,在一场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平局之后,居然就失去足够的耐心。也许他全然忽略了:演小品几乎是一个“无本买卖”——稳赚不赔;而搞足球可不是什么“无本买卖”,必须“痛下血本”——并且还要做好“血本无归”的思想准备。
 
 
      第二篇   请赵本山警惕“范伟们”
 
                                      (2005年07月06日新浪体育 )
 
  摘要:
 
       强调一下:不是“范伟”,是“范伟们”。
 
  以赵本山演艺界的搭档或者挚友的身份,出现在鞍山球场里的范伟和姜昆、那英等嘉宾一样,不过是去捧捧场、做做秀而已;也许在未来的舞台屏幕上,范伟和赵本山还将继续合作下去,但这种合作显然不可能体现在足球上——赵本山一脚踏进了与演艺圈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圈子,而并不是所有的演艺人士都愿意趟足球这盆浑水;从某种层面上说,赵本山俨然已是一个多少有些孤独的“改行者”或曰“玩票者”,当然,也可以说成是“冒险者”。
 
  正是在这样一个转轨变型旗帜变换的微妙时刻,一拨“范伟们”浮出水面,并且以紧密的形态萦绕在了本山大叔的周围,赵本山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新领域里的新搭档。也许是基于“隔行如隔山”以及“初来贵宝地”的某种弱势心理,摇身一变成为足球董事长的喜剧大王,不知不觉间开始接受着“范伟们”的集体忽悠。不得不说,此间的徐明便是“范伟们”的代表人物。我以为, 徐明以“范伟”的样子贴近赵本山,绝对不是出于一份对一位小品艺术家的崇拜。
 
 赵本山终于演了一回悲剧小品
 
  在鞍山那个“开门不见红”之夜,“范伟们”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地鼓动赵本山“想废谁就废谁”,并掷地有声一言九鼎地承诺“将来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真的吗?我知道一个“范伟们”此前曾出了一笔杯水车薪帮着赵本山给辽足球员发了一回工资,但我不知道这样的无私大手笔究竟可以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辽足需要冯潇庭加盟的时候您真能大手一挥地欣然放行吗?我还知道的是,另一个“范伟们”所掌管的俱乐部自身已经拖欠球员数个月的比赛奖金,而且新近还引进了一名原来踢中甲的球员,这样的伙伴真的可能做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吗?这不是忽悠,又能是什么呢?
 
  辽宁足球的没落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人穷因而志短,不仅仅是谁该不该废的问题;新手上路的赵本山需要的是一份耐心——从头做起,徐图改进,在逐步摸清中国足球的现实以及辽宁足球的现状之后,寻找到一条可行的复兴之路。
 
  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请本山大叔警惕身边的“范伟们”并牢记“无利不起早”的古训;再直白一些就是,舞台上,您可能是所有人眼里的一个“腕”,足球上,您可别变成别人手中的一杆“枪”。

——————————————————————
 
    PS演了一辈子喜剧小品的赵本山,终于在足球上演了一回悲剧小品;不过,其还算头脑清醒,及时悬崖勒马抽身而去,赵本山终于演了一回悲剧小品  否则就不仅仅是悲剧小品而可能演变为悲剧人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