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政协提案
(2017-03-02 11:09:54)
标签:
政协提案 |
分类: 文化批评 |
丁 酉 政 协 提 案
冯骥才
提案一:关于传统村落开展旅游要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前题的提案
我国现已确定进入保护范畴的传统村落为4153个。它们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史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深厚的传统内涵,并保持着活态的文化传承。从精神价值看,它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根基之一。是乡愁的载体。
然而,当这些村落被列入国家名录,成为农耕文化耀眼的代表之后,即刻拥有了较高的旅游价值。当今,旅游正成为生活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风情各异、充满魅力的传统村落自然就会成为旅游对象。同时这些古老的村落生活条件十分落后,村民渴望解脱贫困,只有开展旅游收益来得最快。多种因素致使村落旅游势不可挡。很多传统村落已经把旅游当做惟一的脱贫与致富之路。于是,快速上马和粗鄙化的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造成新的破坏性的冲击。
主要问题是:一些村落的管理权已落入投资方手中;国家制定的各项保护措施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在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之后,传统村落正出现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异化和歪曲。新一轮的破坏已经出现,如不加强有力和有效的管理,大批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就会得而复失。
为此,建议如下:
1.建立国家对传统村落开展旅游的批准机制。凡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应向国家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未经批准不能开展旅游。
2.申请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前题是必需按照国家的保护规定与标准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报请国家管理部门核准。
3.申请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要对村民进行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保护内容与方法的宣传和教育,启发村民的文化自觉。村民是村落的主人,只有村民主动地保护好代代相传的遗产,文化传统才能得以存续与传承。
4.凡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干部与管理人员必需经过培训。学习和掌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保护规定。
5.监管工作要落实到县一级。县一级要建立对开展旅游的村落日常监管机制。村落一级的工作是做好实地保护。传统村落的管理权不能归属投资方。
6.国家相关部门对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应制定专门针对旅游的管理规定与监督制度。
只有制度在先,并严格、有序、不松懈地管理起来,才能保证传统村落传承下去,不会丧失。
提案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的提案
在社会急速转型、电子传播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消费文化“抢夺眼球”的时代,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而日渐消解,以及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发生隔膜的现象,是世界性的,也是不能避免的。正为此,守住传统,并将优秀的历史文明与当代生活贯通与融合,是当代社会的文化使命之一。工作重点应放在青少年身上,因为青少年是明天的主人。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在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生活文化(如传统节日、民间文学和艺术、民俗活动等),最好的方式不是整理成教材在教室里传授,而是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为此建议:
1.在每年国家文化遗产日,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本地一项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举行的活动,或联合举行活动。活动方式可各种各样,应便于学生参与。
2.目前我国的国家非遗为1372项,省级非遗超过万项,还有市县两级非遗。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遍布于全国各地。各地的中小学生都应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师可以带领中小学生去非遗活生生存在的场域里参观,也可把民间传人请入学校,进行问知或传习。
3.在每个重要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元宵等),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节令的民俗活动,感受节日氛围,体会各种民艺,领悟节日内涵,这比课堂上讲解节日的概念更加自然和直接。
4.对于文化,主动地接近比被动地接受,收效会更大。比如假期安排学生每人收集十个谚语和两三个民间故事,会比给他们讲几个谚语和民间的故事更有成效。具体方式方法可结合当地不同的文化特点。民间文学之乡可以收集民间歌谣谚语,剪纸之乡可以向剪花娘子学学剪纸手艺,民间音乐可以用手机做视频录像。然后让学生们整理自己学习传统的成果,通过自办展览或自媒体等传播自己的收获。这样他们才能对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兴趣。
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孩子们引入传统生活(尤其在传统节日期间)是学习传统的主要方式。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因为,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情感的、审美的,主要都靠体验得来。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便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