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年贺岁书序

(2012-01-11 16:38: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作品

龙年贺岁书序

 

冯骥才

    今年夏天,“今晚贺岁书”的执行编者魏新生先生来找我,研究今年贺岁书的选题。这套年年春节登台面世的贺岁书,就像春节晚会那样,早在伏天里就进入了筹备期。


    策划选题是要费一番脑筋的,但这次未等交谈,魏新生就笑嘻嘻把一包照片交给我看,边说这是一位有心的年轻人拍摄的,照片的特别之处是将津城一些历史建筑与景观的“旧照”和“新片”对照起来。旧貌新容,相互对照,角度独特,别有意味。


    这使我想起,十年前在巴黎的“中国兰”出版社的社长曾送给我一本同样的图书,叫做《巴黎的今天与昨天》,也是把同一个地方一老一新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相互对照,作者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这座世界名城依然活着的历史。任何文明的国度都把自己的历史视为其独有的财富,自我享受并自豪地展示给别人。为此,这本图集惹得我十分喜爱,由此还对深爱自己历史文化的巴黎人心生敬意。


    今天,我们的城市也有了这样的人、这样的观念与意识,并辛苦多年,完成了多达百组今昔相映的城市的视觉影像,令人心喜。


    这百组照片,时跨百年。在这长长的百年间,时代更迭,物换星移,人事俱非,景象变化也各不相同;有的容颜已老,有的改头换面,有的复古重建,有的修葺一新,有的却十分神奇地一如昔时。从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的沧桑,昔日的风韵,时代变迁的印记与今人惜古之心意。这本别致的书,使我们换个角度,看到自己城市历史文化的丰富与厚重,还有被岁月“演义”后的风光。


    魏新生先生还邀请此地一些学者和文化人,为其配文,解读个中内含和奥秘。这些文章都写得短小精悍,翔实生动,因将其中无形的蕴含唤发了出来。


    如今“今晚贺岁书”已成为天津这座城市“节日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每逢佳节,出书一册,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内容都是本城本市的风情典故,各色人物,花样生活——这也全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或想了解、想知道的,因而受到大众的欢迎。《今晚报》坚持自己所创的这一文化品牌,一口气下来已经长达八年。渐渐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装帧风格、开本大小、编辑方式,乃至一支实力雄厚的写作队伍;甚至“今晚贺岁书”还拥有一支“粉丝队伍”。每逢大年初六,图文作者与编辑同仁为读者举行“签名售书”仪式时,必是长队如龙,场面火爆。不少读者都家藏整套贺岁书,一本不少,它已成为本地一种文化收藏了。这样的文化现象在全国唯天津所独有,以这样的文化方式表达自己对城市的热爱也唯天津所独有;而一个城市的文化不正是需要这种有心的创造和在民众的情怀中渐渐沉淀而成的吗?


    这样,龙年煌煌方至,新书乘兴又来,跟着便是以书过年的热闹场面。希望编辑们再接再厉,真正达到这样的景象:


    年年相约好,岁岁捧新书,图文风雅事,津门成新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