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致词
(2010-09-19 10:04:53)分类: 文化批评 |
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
致
各位先生、女士,各位朋友:
今天,一个关于历史建筑遗产的前途思考与研讨的国际会议在津举行,我却因一桩要事不能不远赴山西;为此,除了深表遗憾之外,还要对诸位与会学者表示敬意,衷心祝愿此次论坛取得成果。
人类历史一边在不断的创造中前进,一边把创造的精华留给后人。这历史精华就是人们共有的文化遗产。
先人留下的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一代代后人。因此,每一代人对历史遗产的首要责任是保护。保护所需要的,是一种神圣的历史精神,也是神圣的未来精神。
历史建筑对于我们,不仅是美丽的景观,更是无形的历史的有形的见证,是依然存在的历史空间和历史生命。它的精神内含大于它的物质存在。它给我们的感受重于它给我们的信息。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历史建筑的真实。
所以说,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保护它历史的真实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保护它的原生态。历史建筑的真实性是我们保护的关键。这真实性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它的现存状态与所有细节以及周边环境的原真性,都不能改变。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高速的现代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受到空前强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全社会对文化保护的自觉,一方面还需要各种不断进步的理念、办法、经验,来解决历史建筑保护的现实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今天的论坛极有意义。
人的思考常常由别人发动。我就不止一次拜读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发表于1832年的文章《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并从中获得清晰而坚定的文明的立场与捍卫文明的激情。
论坛是许多睿智的大脑集中与碰撞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会迸发火花,照亮我们的视野。
我非常欣赏这个论坛的主办方,既有政府主管部门,也有大学及专家机构。政府是历史遗产的“第一保护人”,专家提供科学保护的标准与理念。这样的同力合作的论坛肯定具有实效性,能使思想影响现实。
我预祝论坛成功,并期望它继续下去。
冯骥才
201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