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无声》

分类: 水墨文字 |
《细雨无声》冯骥才作于2006年(55×70cm)
江南的柔和、清新、灵透和缠绵在哪里?在那些古往今来才子们的诗文里,在越剧和苏州评弹间,更在那无声的毛毛细雨中。那一次在乌镇,赶上濛濛小雨,雨小得几乎看不见雨滴,没有雨声,静得出奇,却如烟一般笼罩着人间的一切;一扬脸,脸颊却好似贴上凉滋滋的丝绒,那感觉既惬意又奇异。
怎么画这种雨,我一直没想好。
这次忽有“技术灵感”,把纸刷湿,羊毫大笔有墨有水一上去,水墨洇开,雨里的屋顶立时可见。天助我也,这一块块水墨,分明是一片片雨湿的乌黑的屋顶。它们不是在水淋淋的纸上,而是在细密的雨中了。同时,种种来自人间的柔情也融合其中。
技术永远是无限的。有限的是我们的技术手段与技术能力。但是开发技术不是职业欲望,而是一种强烈的心灵欲望。
前一篇:要把“非遗” 好好传承下去
后一篇:《灵性》(连载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