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宁夏要保护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2009-08-20
00:00
银川新闻网
http://www.ycen.com.cn/images/site2/20090820/51250728371595_change_p10_b.jpg
冯骥才(右二)在贺兰山世界岩画馆,认真听讲解。
http://www.ycen.com.cn/images/site2/20090820/51250728371595_change_p28_b.jpg
冯骥才有感而发,为贺兰山岩画景区留下墨宝。
8月19日,作为中国民协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冯骥才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冯骥才沉默无语,一边不时地拿起相机拍照,一边认真听着导游的讲解。在贺兰山下,记者专访了这位我国“民间文化的抢救人”。
A 担负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
人们最初了解冯骥才是通过他充满民俗风情的小说。2001年,冯骥才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后,他更多被人们熟知的身份则是“民间文化的抢救人”。
对此,冯骥才说:“这源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走进转型期,城市改造加快,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的富足。他认为,在物欲横流的年代,精神更容易被轻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经受着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遗产是一种载体,里面包含着民族的精神传统。坚守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DNA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保护物质,而是保护其本身蕴含的精神。
谈到民族文化的保护,冯骥才举了法国的例子。在全世界,法国的文化保护被世人所称道。
对法国的历史文化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有3个人,他们都是作家。第一个是雨果,雨果在19世纪中期曾写过一篇《向拆房者宣战》,这篇文章现在来看,对我国当前的“拆房热”也有相当强烈的警醒意义。第二个就是历史作家梅里美,他组建了一个古典建筑保护委员会,对法国历史文化保护起了重要作用。第三个是瓦尔罗,上世纪60年代,他任法国文化部部长。在任期间,他在法国搞了一次著名的“文化普查”,也就是要摸清法国到底有多少文化家底。
对于经历过文革的这一代作家,他说:“正因为我们曾从一个极端的社会环境走到一个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天经地义就存在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B 写作就像心中开出的花儿
此次来银川,冯骥才拜访了交往30多年的好友张贤亮。对于老友步入高龄仍在创作长篇小说,冯骥才深感佩服,“张贤亮的小说仍关注着当代社会人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同时,冯骥才坦言,他对宁夏文学创作的现状不甚了解。他相信,宁夏这块土地具有深厚而独特的人文资源,理应产生大批作家。
身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保护民间文化而做着努力。事务繁忙之时,他没有停止文学的创作。近日,他最新的作品集《散花》出版,其中收录冯骥才最近3年创作的110篇文章。
冯骥才说:“一个作家用写作表达心灵感受,也有社会责任感,要为读者、文化负责。”在他看来,写作不是挤时间,而是因为有写作的欲望,想一写为快,时间就不再是问题。他打比方,“这就像心中的花儿长到了一定时间自然要绽放。心灵的东西在生长,就以文字表达出来。”不过,冯骥才也有他的遗憾,“长篇小说的创作时间至少3个月至7个月,我目前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创作长篇小说。”
C
贺兰山岩画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8月19日,当冯骥才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提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冯骥才说:“原古先民以默默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县的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非遗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秉赋,声情并貌。其次张进绪家族式的传承保证了皮影戏架构完整,而他们表演的道具乐器等“老家伙”仍保存着,这点很难得,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戏当宝贝保护。
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冯骥才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有的文化优势。从这点来说,保护文化是第一位,不要子孙后代还没了解,独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作精,才有强大的可能。
晚报记者杨薇文/摄
文章来源:http://www.ycen.com.cn/content/2009-08/20/content_70768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