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几幅年画您得看”

(2009-01-05 17:12:52)
标签:

天津年画史展

分类: 北洋书院

大冯在年画史展上当讲解员
“这几幅年画您得看”

 

渤海早报记者 杨扬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http://www.jwb.com.cn/bhzb/res/1/241/2009-01/05/26/res01_attpic_brief.jpg
九九消寒图

 

  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今晚传媒集团《渤海早报》、天津博物馆和西青区文化局共同主办的“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展,开幕不过一天就已经吸引了上千位观众,展厅里一片红火的景象。昨天下午,冯骥才出现在展厅里,为观众现场解说了不少幅参展年画的精妙之处。

 

  大冯一出现,就立刻被观众认了出来,一时间,众人拥在大冯周遭,聆听他的讲解。大冯聊得逸趣横生,观众听得如此如醉,不少人不禁感叹道:“没想到年画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

 

  大冯特别提醒观众:“这几幅年画您得看!”究竟是哪几幅?且听记者向您一一道来。

 

  首先是“喜字万字花门童”。您在欣赏大冯手书对联的同时,可别忘了多看一眼门上的两幅门童。有人或许会有疑问:大门上不都是贴门神么,怎么这里贴的是门童?其实不少地区的传统是大门贴门神,里面的二门贴门童,这对“喜字万字花门童”就是贴在二门上的。不过陕西凤祥地区的风俗则有所不同,那里的二门也贴门神,只是二门上的门神不站改坐了。

 

  门童对面的“抚婴图”您一定要仔细欣赏,这幅清乾隆年间的年画堪称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杨柳青镇地邻北京,深受宫廷的精英绘画影响。与其他年画产地相比,杨柳青的年画要精致含蓄得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杨柳青年画吸收了国画技法,产生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既在人物轮廓线条的基础上,再加灰线勾边,以增加立体感。

 

  展厅里还有一幅只有轮廓线条,没有上色的“九九消寒图”。冬至过后的九九八十一天,民间俗称“数九”,这“九九消寒图”就是用来数九消寒的。文人间流传的“九九消寒图”有两种形式,一种上绘梅花,共有九九八十一片花瓣,可每天涂红一瓣;另一种上书九言诗一句,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字恰九笔,每日填色一笔,九字填完,春天即至。不过这张出自农民之手的“九九消寒图”则与众不同,其上九字为“原是活财神来到咱家”,更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喜乐之气。

 

  民国年间的一幅石印年画“鼓楼全景”篇幅宏大,格外引人注目。这幅年画由八扇拼成,展现了1924年鼓楼重修后的天津市区景观。有趣的是,租界的街景也被搬到了鼓楼的旁边。“机械水”(即自来水厂)、年画庄、面粉厂等等新鲜事物皆有体现,路上行人大都长袍马褂,但老爷车、马车、自行车却也随处可见,工厂冒黑烟,天上过飞机,画的左下角甚至有一条斑点狗!整幅年画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上世纪20年代天津城的时代烙印,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