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北洋书院 |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研讨主题:“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
本报讯(记者高丽)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与今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本月12日至15日在天津举行。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将邀请包括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家的近30位专家学者,共同就“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这一主题展开国际间的精彩对话。
身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为此次国际间的学术研讨会倾注了全部心力,他讲,这将是学院在今年举办的最后一项社会活动,举办国际研讨会的“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主旨,与自己在天津大学这所著名理工科院校建立文学研究院,向青年一代传播人文精神的理念相契合,因此他更加期待收获丰硕的学术成果。
作为研讨会发言人之一,冯骥才提交的论文题目是《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在论文中,冯骥才讲,人文精神是人共有的灵魂,也是社会的灵魂。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文明,就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和真谛;它是人类文明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各民族和数不清的智者与仁人都为此做过贡献。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太阳——为了照亮自己和照亮未来。
冯骥才认为,人文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它有一定历史的特定性,在当前全球化、特别是商品化时代必然受到挑战。人文精神的固有准则、特别是传统的价值观遭到颠覆性的冲击。精神的代沟普遍存在。当人文精神出现失落,社会与人都会发生困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或绕行的现实。因此人文精神的重建是知识界关心的问题。
冯骥才提出,人类传统的人文精神仍是当代文明的核心。如果我们抛弃传统的人文精神,然后手无寸铁地去抵御物化的时代生活带来的负面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无止境的物欲与享乐主义主宰世界。因此说,当代知识界首要的工作是对原有的人文精神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再认识。恪守与弘扬人文精神是教育领域必须承担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教育。人在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受教育的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不只是知识性的系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的素质。素质的核心是精神,也就是人文精神。为此,冯骥才提出,人文精神在具体的人的身上,则表现在追求、信念、道德、人和、气质和修养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特定的人文内含和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