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水墨文字 |
《初照》 冯骥才作于2004年(61×134cm)
展子虔《游春图》中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远山上那些树丛,一撮一撮,散落在山坡上。有人说,这一撮撮树后来就演变为“苔点”了。中国画家用苔点来表现山野这些纷乱而杂生的树丛,以及草木与乱石。既概括,生动,又具形式美。苔点是中国画的一种创造。既是语言上的独创,也是形式感上的独创。
苔点可以使画面繁減有致,远近分明,打破单调,富於节奏。这种苔点——点,加上线条——线,还有晕染的墨——面,使绘画最基本的形式元素——点、线、面齐备,任由画家随其性情变化无穷。同时,不同的苔点还使画面具有不同的质感。王蒙的“苍而毛”苔点使其画面极尽苍劲之美;沈周“大而方”的苔点强化了他个性的厚重与端庄;石涛的苔点干脆是他的一种性情。他的苔点满纸挥洒,处处都是一时情之所致。每个苔点都是一种主观的神气。
在我的画中,鸟是我的一种神气。首先它身处的位置很重要,决定着画面的意境。如果将鸟放在画面另一地方——或放在枝头高处,或藏在密草深处,其情其境全然不同。
还有,鸟在我的画里,不再是鸟,而是我的一种化身,一种依托。在我的画中鸟常常不是具体的,只有一种神态和神气。所以,它只剩下一个黑黑的鸟影子。我的鸟是我画上的一种“苔点”。
前一篇:年意
后一篇:《灵性》(连载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