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分析:以物易物增值税销项税额会计处理
(2009-03-27 15:02:53)
标签:
例题分析以物易物增值税销项税额会计处理教育 |
分类: 注税专栏 |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又分双方不涉及补付价款和涉及补付价款两种情况。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货物,如果不涉及补价,原则上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需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用公式表示: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十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对公式中“税费”的“税”的处理:如果换入的资产是货物,公式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应减去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单独反映),即“税费”中的“税”不包括增值税;如果换入的资产不是货物,“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上式计算。若换出资产是货物,按销售货物计算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若换出资产不是货物,应按其账面价值转出。但对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并在会计中正确反映。
[例]某酒厂10月份以自产其他酒10吨,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换取造酒原料(高粱)若干吨,双方不涉及补价,也没有发生相关费用。当月销售同类其他酒,最高售价2500元/吨,最低售价2100元/吨,加权平均价格为2250元/吨。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作会计分录如下:
按加权平均售价计算销项税额=2250
应交消费税(按最高售价)=2500
①销售10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②换回高粱:
借:原材料2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22.25
贷:应收账款26
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换回,按13%计算进项税额;若从粮食企业换取,可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借记“进项税额”。
③应交消费税: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2
该酒厂当月又以自产白酒两吨换入设备1台,两吨白酒的账面价值2万元,白酒的计税价格1.8万元/吨。假定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关税费,也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酒厂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26
贷:半成品—白酒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酒厂当月换出的两种酒,期末还应进行所得税的纳税调整。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按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当收到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等于或小于25%时,作为非货币性交易;高于时,作为货币性交易。不论何种交易方式,只要涉及货物,必须按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反映增值税额。如果涉及补价,则一方收到补价,一方支付补价,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有所不同:
①支付补价时:
可抵扣的入账价值
②收到补价时:
应确认入账价值
收取补价的一方所收取的补价,能否弥补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和因收取补价而需要缴纳的税费,即因此而产生的损益,需要确认收益(或损失)。
应确认的收益
如果换出资产是单项资产,则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是惟一的,对上述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不会有偏差;若是多项资产,则在考虑税收因素时,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是交易中的全部资产,还是单项资产,应该予以明确。应确认的收益公式如下:
应确认的收益
[例]某工业企业以自产的A产品同某商业企业库存的B商品进行货物交换,A产品的计税价(公允价值)为200
工业企业的会计处理:
判断是否属非货币性交易:
40
由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应确认收益,计算如下:
应确认的收益=40000一40
=一4800(元)
上式计算结果若是零,则不予反映;若是正数,记入“营业外收入”;若是负数,记入“营业外支出”。
交换货物时:
借:原材料—B商品15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
银行存款40
营业外支出4
贷:产成品—A产品18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应交消费税10
结转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80
贷:产成品—A产品180
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在计税上符合税法要求,在财务会计处理上,贷记“产成品”,并以此成本额(18万元)为基础,借记“原材料”,也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如果企业将这批A产品卖出后,再以同样的价格从商业企业购人这些B商品,又该如何处理呢?下述商业企业第一笔会计分录用了另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即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若按会计制度规定,应贷记“库存商品”),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均不影响计税,但影响企业财务成果。
商业企业(支付补价方)的会计处理
交换货物时:
借:库存商品—A商品193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B商品16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
银行存款40
结转以物换物的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
贷:库存商品—B商品160000
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时:
借:商品进销差价—B商品21
贷:主营业务成本21
商业企业也可采用工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果这样处理,期末在进行所得税的申报时,应进行纳税调整。如上述工业企业应调增应税所得额=20一18一0.4=1.6(万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