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演出的流水账

(2008-08-10 12:30:18)
标签:

育儿

巧巧

戏剧

舞台剧

猴王

马兰花

彼得和狼

动物狂欢节

杂谈

分类: 爱女小札

自从巧巧过了3岁生日,我们已经带她到剧场看过3次演出了。

带她出来看节目的初衷很简单——

巧巧一直没去幼儿园,总觉得她的平常的生活太单调了,找点节目调剂一下,丰富一下。

 

本来犯懒来着,不想为带巧巧出来看节目做什么记录的。

但是昨天下午去中山音乐堂看节目,出门时,看到同去的邻居小鱼妈妈很认真仔细的收藏演出的入场券。

我快速的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该记下的还是要记下,哪怕是段流水账呢。

 

第三次的演出:《彼得和狼》、《动物狂欢节》

(08.08.09 14:00)

 

昨天是周六,奥运开幕的第二天,又是一个高温桑拿天。

我们带着巧巧去中山公园的音乐堂听音乐会,这是一台木偶与交响乐同台的音乐会。

节目内容是俄罗斯的童话音乐剧《彼得和狼》,还有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本以为中午14点开演的节目,正赶上小朋友的午睡时间,小朋友不会有兴趣看呢。

到了音乐堂才发现,居然全场爆满,基本上都是家长和孩子。

巧巧自始至终看的津津有味。

特别是,下半场的《动物狂欢节》,全场的孩子们一起为配合乐曲出场的动物们鼓掌、欢呼。

每一段音乐想起,就会出场一个其代表的动物,巧巧大声的喊着它们的名字——“狮子”、“大象”、“乌龟”、“天鹅”......

任凭我很使劲地听,想听清楚乐队的演奏也是枉然。

期间,巧巧几次对一起来看演出的邻居小鱼说:“昨天,我们看《猴王》,特别好看。”

 

实话说,作为家长,对于演出的满意与否,主要还在于孩子对演出的反应——是否喜欢?是否能坚持看完?

 

第二次的演出:《猴王》

(08.07.21 10:30)

 

看《猴王》那天刚好也是个周日,一个高温燥热的天气——前一天,巧巧刚刚退烧,看完节目回到家,我就发了有生以来最高的一次高烧,体温高达39.6°。

言归正传——

一直以为在木偶剧场的演出都是木偶戏呢,也一直想带巧巧去木偶剧场看场专门给小朋友的演出。

不过,在木偶剧院花果山剧场演出的这场《猴王》可是由真人扮演的奇幻剧。

决定带巧巧去看《猴王》,也是在看到许多好评之后才做的决定。

舞美、音乐和编剧对我无疑是最大的吸引。

《猴王》的票也是我给巧巧买过的最贵的演出票,不过,第二排中间的位置,让人感觉很值得。

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到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特别是,演员从舞台上下来和观众互动的时候,感觉很好玩很过瘾。

观看演出之余,我一直观察巧巧对演出的反应——除了中途去了趟洗手间,差点错过猴王学艺归来在天上飞的那段高潮之外,全场她都看的很专心很投入。

巧巧最爱看猴王吹树叶吸引小蜜蜂群那段,最想接到老猴王投向观众席中的大桃子,特别是,当学艺归来的猴王飞越千山万水回花果山的时候,巧巧张开小手,招呼这要和飞过头顶的猴王拉手。

演到中间的时候,她还要求我给苏源妈妈打电话,让她也带苏源来看这个节目呢——苏源一直喜欢扮演孙悟空。

不过,听到巧巧用语言对《猴王》的评价还是在后来。

每次听她告诉其他小朋友:“昨天我去看《猴王》了,特别好看。”我都忍俊不禁。

 

第一次的演出:《马兰花》

(08.06.22 15:00)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

相信大多数我这样年纪的人都会记得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这出著名的舞台剧《马兰花》。

那是我们儿时的经典。

怀着一半带孩子进入艺术殿堂,一半自己重温的心情,我把它选做带孩子欣赏舞台艺术的第一部戏剧。

演出的地点是在王府井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也许是赶往剧场的路途遥远,又适逢午后,到儿艺剧场的时候,巧巧在地铁上的午睡刚好被打断。

这一版的《马兰花》和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似乎不一样——

服装、舞美设计等方面先进了许多,故事情节虽然没太大变化,但是也被丰富了许多,感觉挺现代的,特别是,坏老猫是由四只老猫组成的小团队,与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很不一样。

也恰恰是这四只坏老猫,一开场就把巧巧给吓住了。

加上爸爸没在身边,整场演出巧巧看得心神不定,一直要求我带她去找爸爸。

这是我第一次带巧巧到剧场看演出,估计除了犯困的因素外,她对环境还比较陌生,所选的剧目也不够吸引她。

后来,她跟我提起那个狡诈的大老猫还心有余悸的样子。

但是,我不灰心,我还期待着下一次,下一次,想带巧巧去看《天鹅湖》,希望热爱舞蹈的巧巧能爱上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聊个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