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擦学:粘着-犁沟摩擦理论

(2011-02-12 08:02:21)
标签:

前苏联

宋体

犁沟

接触点

波登

杂谈

分类: 杂谈

    直到20世纪4050年代,波登(Bowden)等人在研究金属干摩擦时提出了粘着-犁沟摩擦理论,也称“剪切-变形”摩擦理论,或“分子机械”理论(前苏联的提法)。

    他认为表面承载后,在某些微凸体的顶端(真实接触点)产生了很大的接触应力σ,导致两表面(接触点)焊接(粘着)在一起。当两个表面作相对滑动时,必然要将这些焊接点剪断;同时,因表面上的凸起部分穿入软表面,从而使软表面犁成沟槽。剪断接点的力和在表面上犁沟的力之和,就是摩擦阻力。这个理论对金属摩擦副的解释是比较满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