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数总和法
(1)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2)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
注意: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在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平均摊销作为当期折旧;而年数总和法首先扣除预计净残值计算折旧基数,再以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例题12】某企业2002年9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80
B.192
C.228
D.240
[答疑编号1005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第一年(2002年10月~2003年9月)=(740-20)×5/15=240(万元)
第二年(2003年10月~2004年9月)=(740-20)×4/15=192(万元)
200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240×9/12+192×3/12=228(万元)
(1)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2)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
注意: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在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平均摊销作为当期折旧;而年数总和法首先扣除预计净残值计算折旧基数,再以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例题12】某企业2002年9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80
B.192
C.228
D.240
[答疑编号1005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第一年(2002年10月~2003年9月)=(740-20)×5/15=240(万元)
第二年(2003年10月~2004年9月)=(740-20)×4/15=192(万元)
200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240×9/12+192×3/12=228(万元)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不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则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不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则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部分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3.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下次装修时,"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的余额减去相关折旧后的差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5.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视同自有资产处理,装修费用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
6.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例题13】2002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对某项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改良过程中发生材料、人工等费用共计120万元。改良工程于2002年6月2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改良后,该项固定资产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剩余租赁期限为3年,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甲公司将上述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甲公司对自有的类似固定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甲公司尚未计算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假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可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与会计制度规定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相同。甲公司2002年度税前会计利润(调整前)为90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利润分配事项。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超过部分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3.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其发生的后续支出,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并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下次装修时,"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的余额减去相关折旧后的差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5.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视同自有资产处理,装修费用应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
6.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例题13】2002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对某项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改良过程中发生材料、人工等费用共计120万元。改良工程于2002年6月2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改良后,该项固定资产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剩余租赁期限为3年,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甲公司将上述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甲公司对自有的类似固定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甲公司尚未计算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假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可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与会计制度规定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相同。甲公司2002年度税前会计利润(调整前)为90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利润分配事项。
要求:
(1)说明该事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期间发现此项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
[答疑编号1005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1)甲公司将120万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发生当期管理费用会计处理不正确。应计入"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然后在3年剩余租赁期间单独计提折旧,只有2002年7-12月计提的折旧20万元应当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12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管理费用 12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管理费用 20(120/3×6/12)
贷:累计折旧 2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管理费用 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利润分配的应用:是年底调整利润
借:收入
借:利润分配
注:若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尚未计算,则不存在编制调整报告年度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但可能涉及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2)调整后2002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900+100=1000万元。因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可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抵扣的金额与会计制度规定的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的金额相同,所以2002年度应交所得税=1000×33%=330万元。
【例题14】某企业为延长甲设备的使用寿命,2003年6月份对其进行改良并于当月完工,改良时发生相关支出共计20万元,估计能使甲设备延长使用寿命2年。根据2003年6月末的账面记录,甲设备的原账面原价为120万元,已提折旧为57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若确定甲设备改良完工后的可收回金额为78万元,则该企业2003年6月份可以予以资本化的甲设备后续支出为( )万元。
A.0
B.15
C.18
D.20
[答疑编号100503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15】企业为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并应予以资本化为固定资产成本的有( )。
A.能保持固定资产的原有生产能力的支出
B.能使所产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的支出
C.能使所产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的支出
D.能使固定资产原有性能恢复的支出
E.能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支出
[答疑编号100503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E
第五节 固定资产处置与期末计价
一、固定资产处置
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P130 例14:某企业出售一座建筑物,原价2,000,000元,已使用6年,计提折旧300,000元,支付清理费用10,000元,出售的价款收入为1,900,000元,营业税率5%(应计提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略,假定该企业对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答疑编号10050304:针对该题提问]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700,000
累计折旧 30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1,9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00,000
(4)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1900000×5%=95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95,000
(5)上交营业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95,000
贷:银行存款 95,000
(6)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时,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P130 例14:某企业出售一座建筑物,原价2,000,000元,已使用6年,计提折旧300,000元,支付清理费用10,000元,出售的价款收入为1,900,000元,营业税率5%(应计提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略,假定该企业对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答疑编号10050304:针对该题提问]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700,000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00,0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1,9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00,000
(4)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1900000×5%=95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95,000
(5)上交营业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95,000
贷:银行存款 95,000
(6)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000
贷:营业外收入 95,000
二、固定资产期末计价[注:此处在看完资产减值后再看]
(一)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二)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三)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四)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同时,冲销没有转回的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之间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在确定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损益的金额时,应当以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价值恢复前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1)全额恢复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
(2)转回减值准备时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例题16】甲企业2000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595万元。假定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要求:
(1)若2006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25万元,编制2001年至2006年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若2006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编制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50305:针对该题提问]
(1) 2001年计提折旧=1000÷10=1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折旧 100
2002年和2003年计提折旧及会计分录与2001年相同。
2003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1000-100×3)-595=105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10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
2004年计提折旧=595÷7=85万元
借:管理费用 85
贷:累计折旧 85
2005年和2006年计提折旧及会计分录与2004年相同。
2006年末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0-(100×3+85×3)-105=34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000-100×6=40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25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计入损益的金额=400-340=60万元
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100-85)×3=45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
贷:营业外支出 60
累计折旧 45
(2)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计入损益的金额=360-340=20万元
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100-85)×3=45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5
贷:营业外支出 20
累计折旧 45
(一)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二)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三)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四)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同时,冲销没有转回的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之间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在确定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损益的金额时,应当以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价值恢复前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1)全额恢复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
(2)转回减值准备时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例题16】甲企业2000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595万元。假定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
要求:
(1)若2006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25万元,编制2001年至2006年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若2006年年末,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编制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计提(或转回)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0050305:针对该题提问]
(1) 2001年计提折旧=1000÷10=1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折旧 100
2002年和2003年计提折旧及会计分录与2001年相同。
2003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1000-100×3)-595=105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105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
2004年计提折旧=595÷7=85万元
借:管理费用 85
贷:累计折旧 85
2005年和2006年计提折旧及会计分录与2004年相同。
2006年末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0-(100×3+85×3)-105=34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000-100×6=40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25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计入损益的金额=400-340=60万元
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100-85)×3=45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
贷:营业外支出 60
累计折旧 45
(2)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应计入损益的金额=360-340=20万元
固定资产以前年度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100-85)×3=45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5
贷:营业外支出 20
累计折旧 45
后一篇:第六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