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趵突泉的11个水眼

标签:
文化济南趵突泉泉水 |
分类: 济南考古录 |
http://s5/mw690/001iuzO7ty6DIfubJdy24&690
http://s9/mw690/001iuzO7ty6DZDJOZs9e5&690
(1939年趵突泉泉池,照片中泉眼均为人工开凿,趵突泉泉眼已看不出喷涌。)
趵突泉自然有3个水眼(当然地质上只有2个裂隙,但地表看上去仍是3个窟窿),但在1934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趵突泉泉脉上曾同时存在过11个泉眼。
1931年,在来鹤桥的东西两侧各开凿了3个水眼,西侧东西向一字排开(见图1),东侧呈西北向品字排列(见图3)。东西一共6个泉口,加上趵突泉的3个泉口是9个泉眼。开凿的目的,有人说是自来水厂勘探的遗留,有人说是人工喷泉,这些说法都不靠谱。趵突泉的自来水厂是1934年开始勘探的,而那6个水眼1931年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开3个探井不符合勘探要求。人工喷泉就更荒谬了,济南只有嫌水多、没有嫌水少自己开喷泉的道理。这6个水眼的开凿目的,是当时的建设厅为了加大趵突泉水量所开,已期逐步恢复下游的航运(大概这个意思,具体在哪份民国的公报上看到我实在记不起来了,当时写论文材料没用上就没作记录)。需要着重提示大家的是,这6个水眼的很浅,打到水脉就完事了,水孔的直径也很小。后来,嫌这6个水眼分流影响水量,就填埋了,具体时间不详,大概趵突泉泉池内的西侧三眼人工泉在1940年以后就被填埋了,东侧泉眼则一直存在到建国以后。上世纪三十年代照片里的趵突泉喷涌,很多都是拍的这三眼人工泉眼(如图1)。
1934年,自来水厂在来鹤桥的东西两侧各开凿了一口探井,分别深9.7米、13.3米,深且粗。2眼探井加上已经存在的9个水眼一共是11个泉眼,只不过你看不见这两个做取水用的水眼,他们是封闭的,由管道直接引到自来水厂的蓄水池内去了。趵突泉池内的西侧取水井管道上连着一个铜疙瘩,上卧一铜蛤蟆,开两个小孔作喷泉(见图6所标),是为了观测管道压力所设,是一个直观的测压计。
1938年,北方大旱,趵突泉停喷,所以有了1939年的那张照片(置顶图)。拍摄时,自来水厂西侧取水井正在维修,我们有幸目睹这个大窟窿(右图2为西侧取水口特写,位于趵突泉泉池内),也有幸目睹趵突泉泉池7个水眼并涌。大概水井开放致使水流过大,趵突泉泉眼已看不出明显的喷涌了,大有鸠占鹊巢之势。照片上我们也不难看出,1934年开凿的取水井比1931年的3个水眼要粗的多。
来鹤桥东侧的3眼人工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作为济南一名胜景观存在,其中一泉涌水量较大(见图4)。解放后仍出现在当时的画报及风景照片上(图5),推测可能在1964年趵突泉整修的时候封堵,现在来鹤桥东侧泉池中尚能看见压泉眼用的3块湖石。
下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画报图片,桥东侧人工泉眼。
http://s12/mw690/001iuzO7ty6DZE5SvFzed&690
下图在晓林兄的照片上标示
后一篇:明代山東济南刊刻圖書舉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