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去匆匆话宋城

(2009-05-18 02:01:50)
标签:

宋城

木墩

斧头

古樟树

绝活

宋城千古情

传统文化

擂台

技艺

特色

产业

文化

分类: 随笔杂谈

来去匆匆话宋城

郑石水

 

2009年4月20日下午2:20时,偶随团队来到杭州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宋城大门前广场的九龙柱群首先映入眼帘,只可惜停的汽车太多影响了景观,那里成了停车场。

来去匆匆话宋城 

这天来宋城的人很多,想拍风景照很难,来这里似乎是看人的。这大概是景区的通病。但作为主题公园,人多说明运作成功,人气旺盛生意也就兴隆。这里的宋文化主题公园是较成功的,做大做强了旅游文化产业,值得我们学习。

来去匆匆话宋城

国内有些地方旅游资源很丰富,如在民间民俗、历史传统、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方面可开发的资源很多,但却没能打开局面,在做大文化旅游上步履艰难发展缓慢。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广告语很有创意,可以说来到这里让你能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资源通过旅游这一平台,在市场中得到营销;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拓展了市场空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

来去匆匆话宋城 

古城风貌在宋城独具魅力,市井街、老作坊、大瓦子勾栏、茶楼酒家等目不暇接,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旅游开发思路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集南北风味于一体的小吃一条街是人们品尝宋代风味小吃之地,怪街则为趣味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好场所。

 来去匆匆话宋城

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宋城当然离不开水了。

来去匆匆话宋城 

她不仅是在水上搭桥、行船,还架有古老的水车,更有水炮放置在水塘边供人们操作发射。

 来去匆匆话宋城

水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来去匆匆话宋城

宋城的水,江南的水,水文化成为她一大特色。

来去匆匆话宋城

 

儒释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宋城它们已融合在一起了。这里的店名、招牌、幌子等处处显示着传统文化韵味。

 来去匆匆话宋城

雕塑长廊、仙山琼阁,特色文化杂糅其间。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人们拜的最多的还是那财神,那里香火正旺。

 来去匆匆话宋城

 

广场文化也是宋城的一大特色。

 来去匆匆话宋城

广场的抬花轿、擂台的技艺演出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引人耳目。

来去匆匆话宋城 

宋城的千年古樟树演义过传奇故事。

来去匆匆话宋城 

而今的古樟树下搭起了擂台,给才艺表演者提供了舞台。

碰巧偶看到一男子在擂台上表演绝活,拉开一定的距离往架起的木墩上甩斧头,飞出的斧头要准确地砍在木墩上。他要求一名观众配合,大字型立在木墩之间。观众中有位小伙上台按要求站在了指定的位置。他飞出了三斧头,砍在那小伙手臂以下的三个木墩上,小伙子紧张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来去匆匆话宋城 

当表演绝活的男子说后面三斧头只有60%命中率时,那小伙便要走下擂台,引得观众大笑,小伙又回到木墩处,等待着三斧头飞砍在头周围的木墩上。表演绝活的男子拿起斧头再次告诫他不要动,然后一一飞出斧头,准确无误地飞砍在上面的三个木墩上,配合表演的小伙子这时已瘫在架子上了。

 来去匆匆话宋城

绝活表演完毕,紧接着是一宋装女子的古筝演奏。一曲高山流水在寻觅着知音。

 来去匆匆话宋城

一曲阳关三叠在为故人送行。

 来去匆匆话宋城

临近4点,我们要观看《宋城千古情》了。

 来去匆匆话宋城

据介绍它是宋城景区倾力打造的一台立体全景式大型歌舞。该剧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来去匆匆话宋城

剧场里人很多,五湖四海的朋友相聚一堂。这里的人气说明文化产业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台主题文化大餐,使文化与旅游齐头并进和谐相处了。

来去匆匆话宋城 

演出前先有小丑在台上暖场。

 来去匆匆话宋城

全景式大型歌舞演出则从良渚文化开始,到宋宫廷文化。

来去匆匆话宋城

 来去匆匆话宋城

有佛教文化,也有儒家文化。

 来去匆匆话宋城

有岳飞的金戈铁马,也有许白的儿女情长。

 来去匆匆话宋城

大炮对着观众就是一炮,许多人吓了一跳。

 来去匆匆话宋城

许仙白娘子西湖断桥相会,细雨飘落在观众席上,使人身临其境。

来去匆匆话宋城 

5时结束演出。半小时后还有第三场演出。全天六场演出。

 

来去匆匆话宋城 

离开剧场,在《宋城序》碑后看柳永的《望海潮》词。

据说就是这首词,曾引得金兵南下。可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繁华富饶之地,怎不忆钱塘!

我们就要离开了,未阅尽你的风景,再见宋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3ec950100dwr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