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02-06  杨升庵年表(八)

(2013-02-06 10:28:54)
标签:

杨升庵

年表

文化

分类: 学术文稿

 

    

倪宗新 

 

 

 

 

1541   嘉靖二十年  辛丑      五十四岁

  四月,九庙被火烧毁,睿宗庙独存。

  五月,采木湖广、四川。

  八月,大学士夏言罢。

  十月,召复夏言入阁。

  正月,升庵在贵州度新年,作《辛丑新正》诗,有“贵竹逢新岁,寂寥空馆时”之句。

  正月,升庵撰《五言律祖》六卷,并为文自序;南充韩士英序而刻之。

   正月十五日,升庵经贵州遵义、桐梓北上成都。途经桐梓县时,适逢元宵节,升庵有《桐梓驿元夕》诗纪其事。

  是春,升庵经成都还新都,复省父墓,居家约半年。

  四月,升庵著《南中集钞》三卷,遂宁杨名序而书之。

  五月,成都遭蝗灾,升庵有《央央谣》诗纪其事。

  五月,世宗遣工部采木于湖广、四川,升庵有《赤虺河行》诗纪其事。

  闰五月,升庵与刘大谟、谢瑜同游成都浣花溪,有《泛舟浣花东阜狷斋同赋》诗纪其事。

  八月,升庵应四川巡抚刘大谟之聘,与杨名、王元正纂修《四川总志》。馆于静居寺宋方二公祠。升庵专主艺文,编纂《全蜀艺文志》六十四卷。

  八月,巫山知县王道送《赵孟书巫山词》拓本,升庵遂收入《全蜀艺文志》,并为小跋。后返昆明,又临写此本,并邀曹太狂作《巫山图》,题跋于后,于旧跋略有改异。

  约八月,升庵得《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于芦山县、《汉故孝廉柳敏碑》于黔江县,并书跋《樊敏碑》。

  是秋,升庵临黄庭坚《黔中与人帖》,四川巡抚刘大谟识跋之。

  九月十五日,《四川总志》编纂告竣,升庵为文序之。

  十月,升庵修志毕,即拟返滇。巡抚刘大谟在锦江为其送别,升庵有《辛丑孟冬舟发沱江,东阜刘中丞惠历,且约锦江饯别,作此简谢二首》纪其事。

  十月,升庵途经青神县,探望其妹夫余承勋。余承勋因议礼被杖遣还,正隐居青神中岩山中著书。临别之时,余承勋与其弟余承业至江边为其饯别,升庵有《中岩留别余方池草池兄弟》诗纪其事。

  十月,升庵行至嘉州江上,恰逢李子安奉使还朝,托其传暂留蜀中之意,有《嘉州江山邂逅李蟠峰天使即事》诗纪其事。

  十月二十日,升庵与李子安、程启充同游凌云清音、竞秀两亭。李子安使蜀,巡抚刘大谟、巡按谢瑜、州人程启充等有诗相赠,其诗萃以成什。升庵应邀篆题,即以二亭名名卷。又作《清音竞秀诗卷序》。

  十月,升庵著《升庵诗话》四卷。程启充为文以序,升庵门人大理杨达之刻而传之。

  约十一月,升庵至泸州,疾作。适左副都御使戴金在蜀采办九庙大木,为其所留,又返成都,至新都家中养病。升庵在病中,刘大昌惠赠茶具,又送药奁。升庵有《刘珥江惠茶具药奁》诗纪其事。

  十二月二十四日,升庵恩师王颖斌殁。

  约是年,布政使周复俊索书,升庵遂书《题桃源图》等自作诗六首赠之,卷曰《杨升庵诗翰》。此卷今由个人收藏。

  约是年,升庵得《汉杂事》一卷于安宁州土知董氏,遂书跋于卷尾。

  约是年,升庵著《韵林原训》五卷。

  约是年,升庵与王舜卿校刊《广川画跋》,升庵为文序之。其后,章丘李开先得其书,并书跋其尾。

  约是年,升庵撰《批点文心雕龙》十卷。

    铣(子钟)殁,年六十四。

    蕙(君采)殁,年五十三。

    竑(弱侯)生。

 

1542   嘉靖二十一年  壬寅  五十五岁

  七月,夏言致仕。

  八月,以礼部尚书严嵩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十月,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谋杀世宗皇帝未成,与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俱遇害。移居西苑,不复还大内。

  十一月,以宫婢之变,诏告天下。

  正月二日,夫人黄峨寿辰之日,升庵作《千秋岁》词贺之,有“女洙泗,闺邹鲁”之句。

  二月四日,立春之日,升庵作《江月晃重山四首》,有“金马九重恩谴,碧鸣二十春风”之句。

  是春,升庵病愈,与内弟黄华、妹夫刘大昌晨发浣花道,夕憩郫筒阿,同游郫县子云阁、都江堰、青城、丹景、云台诸山,过访新繁樊景麟,有《春三月四日仰山余君招游疏江亭观新修都江堰》、《青城纪游赠刘珥江》、《春日访樊九冈幽居》诸诗纪其事。

  五月,升庵著《丹铅别录》九卷,并为文序之。

  七月,升庵取道泸州,还安宁戍所。临行前,刘善充在成都锦津舟中置酒相送;经泸州时,表弟韩适甫、好友任柟至舟中饯别。升庵有《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舟中留别炅庵苍崖》诸诗纪其事。

  八月,升庵纳北京人曹氏为妾。

  八月十五日,新都尹刘君刻杨名辑杨舜原《诗略》三卷梓行。升庵为文序之。

  九月十九日,太仆寺丞陈云溪以疾殁,升庵撰《明故太仆寺丞云溪陈公墓铭》以祭之。

  十月,升庵著《洞天玄记》一卷梓行,堂弟、飞云山人杨悌撰《洞天玄记前序》,龟山居士杨际时撰《洞天玄记后序》。

  十一月,升庵著《谭苑醍醐》九卷梓行,并序而书之。

  十一月,升庵撰《五言律祖》又续四卷,安宁郡博万道捐资图梓,连然张应台题跋之。

  十二月九日,王颖斌葬于北山祖茔,升庵为其师撰《庠师逸翁王公墓表》以祭之。

  是年,熊过著《周易象旨决录》,升庵应其所请,撰《易象旨序》。

  是年,升庵返蜀。张含连宵思之,作《寄升庵》二首,有“八千里外潮阳马,十九年来海上羝”之句。

  是年,返乡不久的杨士云与李元阳编修《大理府志》,阅数月而新志成,升庵应其所请,撰《大理府志序》。

  是年,升庵著《丹铅总录》二十七卷梓行。

  约是年,升庵会郁州同知顾起纶于安宁曹溪精舍。

    鑛(文融)生。

  陈文烛(叔玉)生。

 

1543   嘉靖二十二年 癸卯      五十六岁

  六月,吏科给事中周怡疏劾严嵩、翟銮,被杖阙下,锢于诏狱。

  十一月,恢复太庙同堂异室之制。

  正月十五日,升庵著《升庵长短句》重梓,临安王廷表为文跋之。

  三月一日,升庵撰《词林万选》梓行,奉政大夫守楚雄府桂林任良干序而书之,毛晋跋其尾。

  三月初,升庵启程,复领戎役,第六次返蜀。

  三月二十一日,升庵从安宁经杨林往泸州。途经杨林,时值春分,与贾维孝再会,升庵有《再会东》诗纪其事。

◇ 五月十五日,升庵为李梦阳选编《空同诗选》四卷,并题词于卷尾;张含为其师撰《空同诗选序》。

  六月八日,升庵在泸州得家报,侧室曹氏生子宁仁。表弟韩适甫、述甫闻讯前来祝贺。升庵老年得子,大喜,有《来报豚儿生志喜一首》、《六月八日第四雏生用韵答二韩表弟》诗纪其事。

  九月九日,时为重阳节,升庵有《癸卯九日忆张月坞》诗纪其事。

  九月,升庵得唐宰相宋璟《梅花赋》于旧石刻中,乃拓而刻之于石,并为之跋,以广其传。

  是秋,山东即墨蓝田有函致升庵,有“一别二十余年,相望一万余里”之句。

  是秋,升庵著《滇载记》重梓于吴中,古娄姜龙为文序之。

  是秋,升庵约张含同谒重庆太守刘绘,张含因病未成行。

  十月,升庵离泸返滇。临行之时,升庵作《孟冬苦寒滇南之行留别江阳亲友二首》诗,有“昆池滇峤廿年游,白首重来未得休”之句。

  十月六日,丽江木公著《万松吟卷》诗集,升庵应其所请,序而书之。

  十一月,张含著诗一卷,盖癸卯所作,升庵遂以《禺山癸卯诗》名编,并为文序之。

  十一月,升庵应安宁曹溪寺主持智满之请,撰《宝华阁记》碑文,奉议大夫云南按察司事中江王惟贤题额,眉山肖旭书丹。此碑今藏安宁曹溪寺内。

  十二月一日,升庵撰《古今谚》一卷,并为文序之。

  十二月,时当道与黔国公沐绍勋及众多友人皆有诗章晏贺升庵生子。张含作《寄贺升庵生子》诗,有“天上麒麟辉蜀水,海中龙马过滇池”之句。

  是冬,张含月夜观梅,有《留滞南荒岁月驰》诸诗寄赠升庵。

  岁末,升庵匆促还蜀。行至川黔边界之赤水,适逢除夕,升庵作《癸卯赤水除夕》诗,有“岁除岁岁长途里,今岁岁除经赤水”之句。

  是年,升庵翘馆连月,有《英衮篇留辞东阜公》诗以谢。

  是年,升庵复忆亡友何仲默言,作《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古乐府一篇,张含书跋杨太史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年年,升庵作《傍妆台》一首,有“一辞故国三千里,独戍遐荒二十卷”之句。

◇ 是年,升庵以滇之土俗,拟两欧而作《渔家傲·月节词》一卷。

  是年,升庵撰《古今风谣》一卷,是编采录古今谣谚,名为一编。

    瑭(粹夫)殁,年七十。

    校(子才)殁,年六十。

  刘大谟(远夫)殁,年六十八。

 

1544   嘉靖二十三年  甲辰  五十七岁

  正月,世宗不视朝,文武百官诣奉天门行礼。

  八月,大学士翟鸾罢官,严嵩为内阁首辅。

  十月,鞑靼小王子自万全右卫(今河北万全)入,掠蔚州,至于完县。京师宣布戒严。

  十一月,京师解严。

  正月,升庵还川行至乌蒙,渐与蜀近,作《归途始发》诗,有“重作滇云万里征,归途却喜遇春晴”之句。

  初春,升庵至重庆,访太守刘绘不遇,留其手笔付马生以答之。

  二月,升庵寓居泸州。时值早春,瑞雪初霁,与曾屿、姚梧、章懋游方山、玉蟾山诸处,题书“玉蟾”二个大字、“金鏊峰”三个大字于玉蟾山石壁,又题书“龙池凤宿”四个大字于衣锦深河石壁。又有《方山霁雪》、《玉蟾寺》、《次姚凤冈玉蟾寺韵约曾少岷章后斋同游》诸诗纪其事。

  约是春,刘绘见马仁和所持升庵手笔,遂撰《与升庵杨太史书》复之。

  是春,升庵作《寄内》诗于曹氏,有“五纹丝履休劳寄,好看生儿似阿侯”之句。

  四月,升庵经成都返滇。过成都城北皇华馆驻节桥时,知巡抚刘大谟已归葬河南,见其碑文,不胜怆然,作《过驻节桥读东阜刘远夫公碑文,怆然有感》诗纪其事。

  是秋,升庵忆二十年前“议大礼”事,作《鹧鸪天·恰喜高秋》词一首,有“酒阑二十年前事,梦醒三千里外身”之句。

  十一月六日,升庵寿辰之日,张含作《蜀山高寿升庵》长诗以贺,有“大名常共山名高,辉煌青史  丹霄”之句。

  十一月十五日,升庵著《异鱼图赞》四卷,并序跋而书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升庵著《山海经补注》一卷,并序而书之。

  是冬,张含明台独坐,有《纪时寄升庵》诗纪其事。

  是年,陆楫等编《古今说海》梓行,刊印升庵撰《滇载记》一卷。

    潮(惟信)殁,年六十一。

  王廷相(子衡)殁,年七十一。

 

1545   嘉靖二十四年  乙巳  五十八岁

  正月,世宗不视朝,文武百官们于奉天门行礼。

  六月,新太庙建成。

  九月,起原大学士夏言,复故官。

  二月,升庵由安宁徙居昆明西山高峣,与梁希尧、李南夫席上谈柳,有《滇南柳枝词八首》。

  是秋,升庵以《汉王褒移金马碧鸡文》刻于昆明县罗汉山之崖,并题书《移金马碧鸡碑赞》,命简绍芳以隶书书之,有《简西峃冒雨登碧鸡罗汉寺,写金碧古文碑,卓午陡晴喜而成咏》诗纪其事。

  六月,张含两年内又得诗三百余篇,标其目曰《遁野荒音》。升庵应其所请,序而书之。

  约是夏,升庵寂居无事,乃书《跋自书小楷春兴诗》。

  七月一日,升庵批点《李诗选》、《杜诗选》六卷梓行,并序而书之。

  八月,升庵著《山海经补注》一卷,成书之时书跋其卷尾。

  十月六日,永昌少司徒张志淳寄《丽江木氏宦谱》于升庵,嘱继序其后。升庵应其所请,撰书《丽江木氏官谱序》。

  十月,升庵著《升庵南中集》六卷、《升庵南中续集》四卷梓行,河汾孔天胤为文序之。

  十一月十五日,升庵著《陶情乐府》四卷、《陶情乐府续集》一卷,安宁太守桂溪郑公见之,捐俸锲梓,张含为文序之,升庵门生王畿书跋其尾。

  是年,蜀人席和服役滇阳,往谒升庵,坐定论及古今得失,圣贤奥肯,并所立诸家语。

  是年,父亲杨廷和入新都县乡贤祠。又刻杨廷和《题奏后录》一卷,乔宇为文序之。

  是年,以议礼谪戍茂州的王元正殁,升庵撰《祭玉垒王舜卿文》以悼之。

  是年,升庵著《杨升庵诗》五卷梓行,是书原刻为行草书,笔迹精妙,为升庵手写上板。

  约是年,升庵书跋《杨升庵诗翰》。此卷今由个人收藏。

  约是年,升庵撰《宛陵诗选》二卷,并序而书之。

    璘(华玉)殁,年七十。

    纪(维之)殁,年六十三。

 

1546   嘉靖二十五年  丙午  五十九岁

  正月,御奉天殿复朝贺,盖已两年正旦不视朝。

◇ 约二月,升庵由昆明西山高峣至大理,居李元阳宅之默游园,访山水于点苍、叶榆之间,有《李仁夫默游园四咏》诗纪其事。

  三月,升庵著《异鱼图赞》重梓,蜀人席和为文序之。

  是春,黄峨有《寄夫》诸诗词寄升庵。升庵和之,俱不能胜。

  五月三日,木公著《迎仙楼稿》,张含易题为《琼华篇》,升庵合而题曰《仙楼琼华》,并序而书之。

  五月四日,升庵应蔡绍科太守之邀,会于三塔寺大观堂,有诗纪其事。

  五月十五日,首辅严嵩寄新著《钤山堂诗》集,嘱升庵选定点评,两人尝有书札往复。诸诗选定,升庵为文序之。

  七月一日,李元阳撰书《大观堂修造记》,升庵篆书其碑额。

  八月,升庵与门生董难及李元阳从大理北上,寻洱水之源,探黑水之奥,窥罴谷之状,历鸟吊之奇,究桑郦二子《水经》之论,会弘山诸公。升庵有《洱水寻源歌》、李元阳有《寻山至浪穹同杨修撰》诗纪其事。升庵又题书“泛湖穷源碑”、“天镜池”匾额。

  九月一日,升庵还安宁旧居,送行门生各赋一诗,从点苍之境约为三十二韵。坐有诵唐人诗“客路青山外”,分二十四字各为韵,以中溪李序之。

  十一月二十五日,升庵校刻东汉上虞魏伯阳撰《参同契》八卷,其书易名《古文参同契》,并序而书之。

  十二月,升庵访寒梅经碧鸡关而作《浣溪沙·丙午十二月碧鸡关路旁梅》散曲一首。

◇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之夜,升庵守岁,作《丙午除夕口占》诗,有“六十头颅雪满簪,老狂犹学少年吟”之句。

  是冬,大理推官吴宗徽欲加征盐牛税,升庵为民请命,言于当道得免。

  是冬,升庵与简绍芳游易门,醉后有《易门龙口洞》、《山人卧梅》诗纪其事,并挥毫书写于洞内。

  是年,升庵著《檀弓丛训》二卷,由提学秀水吴鹏重刻,李元阳撰《刻檀弓丛训序》。

  刘澄甫(子静)殁,年六十五。

 

1547   嘉靖二十六年  丁未  六十岁

  正月,世宗不视朝。

  正月,升庵作《临江仙·丁未新正寄简西峃》词一首,有“花游谁与共,绮语老犹能”之句。

  正月二十五日,升庵删定《丹铅余录》,摘其优者录之,题曰《丹铅摘录》。云南按察佥事、前户部员外郎武昌杨儒鲁为文序之。

  三月十五日,升庵著《丹铅摘录》梓行,耽文山人叶泰为文序之。

  五月六日,文林郎刑科都给事中刘洙寿终于家,升庵撰《刑科都给事中刘三贞阡表》以祭之。此碑今藏建水县青莲寺。

  五月,长洲俞弁撰《逸老堂诗话》二卷梓行,书中五则叙及升庵。

  是秋,升庵定居昆明西山高峣。行前,作《留别安宁诸君子》诗,有“云峰精舍学连宫,我住中间二十年”之句。

  是秋,高峣新居落成,升庵按四季早晚不同特点,为其逐一题名为“海庄十二景”,曰:“碧鸡朝霞、华严晚霭、茭塘去帆、水云归棹、罗桥水桩、进耳山带、九寺僧钟、八村渔火、梨园春游、莲花秋泛、东林桂月、南峦松雪”,有诗咏其貌。凡招提佳胜,会意处便操觚留题。李元阳闻知楼成,有《升庵高峣楼成》诗纪其事。

  是秋,升庵游昆明西山华亭寺,作绝句三首,欲寄而无便邮。又有《答刘南坦司空书》。

  十月,升庵复游临安,访按察副使新繁樊景麟及叶瑞,游诸岩洞胜境。

  十一月六日,升庵六十岁寿辰之日,众门人在安宁旧居为其祝寿。李元阳居隔千里,特作《寿升庵先生六十序》文以贺。张含亦作长句专信往贺。

  十二月一日,李元阳撰《鹤庆军民府城碑》文,杨士云书其丹,升庵篆其额。

  十二月,升庵出游阿迷,与王廷表相晤;至临安与叶瑞相会,作《丁未季冬会王钝庵兼柬桐冈》、《曲江驿》诸诗,有“三十从军今六十,何时回隐蜀山岑”之句。

  是冬,王廷表至昆明西山高峣访升庵,得升庵所撰《经义模范》一卷,乃由同年朱良矩梓行,并为文序之。

  是年,升庵批点《唐诗绝句精选》四卷、《附刻》一卷、《拾遗》一卷梓行。

  是年,张含作六言绝句十五首呈升庵,有“去国万三千里,投荒二十四年”之句。

  约是年,升庵撰《经书指要》,并为文跋之。

◇ 约是年,升庵撰《文海钓鳌》、《六书探颐》五卷、《诗林振秀》十一卷。

  罗钦顺(允升)殁,年七十三。

  朱让栩(蜀成王)殁,年四十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