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12-30   一笔跨越历史的财富

(2012-12-30 09:43:20)
标签:

倪继金

田园笔耕

序言

龙克礼

分类: 著述序跋

一笔跨越历史的财富

——读《田园笔耕——一个农民的视角》有感

 

龙克礼

 

  二百多篇、四十余万言,这还只是作者“笔耕” 所得的一部分。仅此部分,也可谓“洋洋大观”了。

  更为突出的还不在量而是质。正如罗时武先生在《序》中的概述:这是一批“与时代同步,与大众同感,引起人们关注的作品。”文章“多次获全国、省、市、区(县)的表彰、奖励”,印下了“新都和时代的足迹”。

  就算“职业写家”,笔下能有此成果,也非易事。而“笔耕”获得这样大丰收的倪继金先生,既不是新闻从业者,又非职业作家,更不是经济、文化、社会的研究人员。他,竟是一个只读了小学、端着“泥饭碗”、“吃加拿大(家拿大米)”的“农民”!

  “集”中有一篇杂文的标题叫“不要从门缝缝看人”。从门缝缝看人就会把人“看扁”。这看人的“门缝缝”多种多样。杂文批评的是“宁左勿右”,这一种“门缝缝”。还有一种“门缝缝”,那就是选才、择人的“唯学历论与唯文凭论”。

  教育制度进化至现代,将学历、文凭作为选才、择人的标尺之一,并不为错。说它错,就错在把它“唯一”化。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仅就写作来说,拥有高学历、持有高文凭,并不一定就有高的表现力和能写出有高水平的文章。反之,没有高学历和高文凭并不一定就没有高的表现能力,不一定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倪继金先生以一个小学学历而写出量大质高的作品,就是一个有力的实证。

  如果说倪继金先生写的那篇杂文是否定了“宁左勿右”这一道“门缝缝”,那么,《田园笔耕》这一客观存在,就是他用自身的实践,否定了“唯学历与唯文凭论”这一道“门缝缝”。

  要写作有成,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规律。只“读书”不“行路”,最多只会“隔靴搔痒”、“无病呻吟”;只“行路”不“读书”,那就身在“庐山”也“不识庐山真面目”,更不能“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倪继金先生在没有“文凭”、“学历”的“大”与“高”的状态下,却获有文章的多与好之“果”,正是他遵循了这一规律的作用。端“泥饭碗”、“吃加拿大”,这是他的“行万里路”。每天都在读书看报,表明他在“读万卷书”。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能把“行路”与“读书”紧密地结合起来。

  “书”,一般是指那纸上有字的“本本”。“本本”固然是书,须知“本本”之外还有“书”,这“书”不是别的,就是社会。追根溯源,“本本”这样的书,无一不是来于社会这部书。任何“本本”,内容都是有限的。社会这一部书的内容却是广阔无边,无穷无尽。“田园”就是社会这部大书的一个部分。从这一角度看,端“泥饭碗”既是“行路”也是“读书”,读社会这部大书。“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刘伯温《拟连珠篇》)

  重视读社会这本书并不是否定读“本本”这种书。《田园笔耕》反映了作者大“读”社会的同时,也在大读“本本”。从《序》里可知,作者除了每天都读书看报,还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田园笔耕》中众多的引用,大量的观点,都表明作者对“本本”,没有少读。用他自己通俗的说法是:多读书才能“头脑清醒”。不读“本本”,也不可能有《田园笔耕》。

  拿读“本本”这种书来说,也不是只能走由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么一道独木桥,还有另外一条叫做自学的路。自学,同样能成才,这是《田园笔耕》这一活生生的事实给出的又一铁证。就是走那由小学到大学这条路,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自学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红楼梦》第五回有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倪继金先生正是用“本本”去探索“田园”;入“田园”去检验“本本”,从而 “洞明”与“练达”了“田园”中的“世事”与“人情”。这就是他将“读书”与“行路”有机地结合了。有这样的结合,才有那些用“田园”中的语言写出 “田园”中的事,表达出 “田园”中的情,剖析了 “田园”中的理,从而能有力地去感染了“田园”内外上下的人。倪继金先生就是这样写出了“印上社会足迹”的文 章。

  倪继金先生说,他所以“笔耕不辍”,是为了“给子孙留点精神财富”。《田园笔耕》确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愚以为,倪继金先生留下的,还有一笔比《田园笔耕》这一纸上更大的财富。那就是他用近六十年的艰辛,为一切有志成才者铸就了一个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的楷模。

  如果说《田园笔耕》留存的意义是其历史价值,那么,他把“读书”与“行路”结合起来这一典范意义,就是一笔跨越历史的财富。

2012年3 月于成都

 

龙克礼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记者、高级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