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现状分析
(2009-07-08 23:04:20)
标签:
教育古典诗词古诗词现状分析 |
分类: 原创:教学论文 |
古典诗词诵读教学现状分析
马鞍山市金瑞初级中学
新课改以来,中学古诗词教学正在不断得到加强。
首先表现在教材编写上,2000年前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才13首,2003年新编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有33首。同时,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词背诵篇目”,其中初中要求背诵50首。
其次体现在教学方面,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有关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也随之开设,不少学校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古典诗词吟诵活动,并有自己的古诗词教学的教材。这一切都说明古典诗词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是,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
2009年5月-6月间,笔者在所在学校的初一年级就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下发183份问卷,其中有效为169份。以下是问卷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为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你在平时的古典诗词学习中,是怎样进行诵读学习的呢?请配合我们认真做以下问卷。只需你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谢谢合作!
(答案请划“√”)
以下都是单项选择题,共15题。
1.你认为诵读是指:
A阅读
2.平时读古典诗词,你喜欢哪一种阅读方式?
A默读
3.课堂上老师让自由读古诗词时,你经常使用什么阅读方式?
A默读
4.你默读诗歌的时候会精力不集中吗?
A很少精力不集中
5.你对诵读古典诗词有兴趣吗?
A十分喜欢,喜欢多读
6.如果你不喜欢诵读古典诗词,主要原因是
A字句难读
7.如果你喜欢诵读古典诗词,主要原因是
A字句优美,琅琅上口,可以培养语感
8.课上老师让全体同学读古典诗词时,你能做到声情并茂吗?
A能,应该声情并茂
9.当某个同学很有感情地诵读古典诗词时,你的反应如何?
A被他感动
10.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诵读吗?
A经常
11.你希望老师能经常诵读古典诗词吗?
A很希望
12.老师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的时候,曾采用的诵读教学方式有:
A亲自示范诵读
B提供朗诵带或录像欣赏
C鼓励同学们自己读,尝试多读
D让擅长诵读的同学作示范
E包括A、B、C、D四项
13.老师进行过诵读指导吗?
A注意诵读指导
14.你希望老师进行诵读督促和指导吗?
A很希望B无所谓C没必要
15.以下文体,你最喜欢诵读:
A古典诗词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诵读的认识不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诵读概念的理解上,92%的学生认为是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甚至背诵,说明学生普遍对诵读有最基本的认识。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有44.5%的学生选择诵读,还有48.5%的学生选择默读,7%选择略读。这说明,虽然学生们都知道诵读,但并不喜欢用诵读的方式读古典诗词。即使在课堂上,他们也更愿意采取默读的方式,调查中有51.4%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默读诗词。这种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每次诵读几乎都是“走过场”,读的时候许多学生在放声高吟,但是由于缺乏对诗词的理解,读得没有情感,生硬而死板。
二、学生诵读的兴趣度不高
当问到“你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时候会精力不集中吗”这一问题时,只有47.3%的学生很少精力不集中,47.6%选择偶尔开小差。而对“你对诵读古典诗词有兴趣吗”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十分吃惊,居然有74.5%的学生表示有兴趣,但不浓,只有19.5%的学生选择十分喜欢,且喜欢多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不喜欢诵读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觉得古典诗词字句难读,这类学生占总数的37.9%,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读得声情并茂,会让人家笑话,这类学生占总数的23.7%。当然也有喜欢诵读的,他们喜欢主要是因为字句优美,琅琅上口,可以培养语感,这个比例是46.7%,还有16.6%的学生觉得诵读学习有助于对诗歌的写作。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正在创建传统文化特色学校,所以还有36.7%的学生选择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由此看来,我们现代古典诗词诵读教学还没有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探究欲,连最基本的识字都造成他们学习的困难,对教师解释字词仍存有依赖心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同时他们对诵读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诵读是擅长者的游戏”,怕自己因读得不好、读得不美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实际上这是对诵读认识不足,极度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诵读是锻炼思维与语言的优良方式,读得好与坏是其次,关键是要做到勇于读、敢于读。因此,诵读教学第一步必须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大声、大胆地读出来,才有可能读得更好。
三、老师诵读指导的力度不强
“课上老师让全体同学读古典诗词时,你能做到声情并茂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
A能,应该声情并茂36%
B偶尔能做到59.2%
C没有必要,读出声就可以4.8%
需要注意的是,59.2%的学生选择偶尔能做到,这说明我们的诵读课老师没有适当的及时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诵读,学生不能克服羞怯的心理,这是不利于诵读教学的。再比如,“当某个同学很有感情地诵读古典诗词时,你的看法是什么?”有45.6%的人会被他感动,却有43.8%的学生觉得,如果是我诵读,我就不好意思了,生怕别人笑话。所以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显得比较欠缺。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主要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偶尔诵读,有72.2%的学生在问卷中揭示这一严重的问题。而事实上,学生对老师诵读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有58%的学生选择很希望。问卷的12、13问也能说明这个问题。12问是:老师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的时候,曾采用的诵读教学方式有:A亲自示范诵读16.6%
B提供朗诵带或录像欣赏12.4% C鼓励同学们自己读,尝试多读23% D让擅长诵读的同学作示范7%
E包括A、B、C、D四项41%。还有13问:老师进行过诵读指导吗?A注意诵读指导46.7%
这些问题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的诵读水平不高。我们觉得如果能在课堂上欣赏到某位同学的精彩诵读,大家都会给予赞同的掌声。但大多数学生一般只能保证诵读的时候没有识字障碍,可以读得顺,而对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尤其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做得还不够,如何读得好、读得美还有待训练。这些情况,一方面与教师的诵读指导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诗词赏析水平不够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