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坛奇人第四期 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2008-08-04 17:58:40)

  叁.内地风光——动作片风靡内地,助王家卫、关锦鹏内地拍戏

 

    80年代中期,徐小明把工作重心放在电影上。机缘之下,回到内地拍摄《木棉袈裟》、《海市蜃楼》都是轰动之作,创下过当时拷贝和票房纪录,震住了众多功夫影迷。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木棉袈娑》工作照

 

 

    详见视频:详细解读《木棉袈裟》
          视频:《木棉袈裟》主创欢聚
抱歉一下:时间关系,我没把徐小明在内地拍摄几部大制作写出来。这其实是他很重要的一段时光。

 

    徐小明与夫人李凤鸣成立过“影运”等制作公司,拍摄的《霸王卸甲》我本人十分喜欢。他们是怎么认识?又怎么做到一起默契合作那么多年?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徐小明与太太结婚多年,恩爱如故

    徐小明在内地有良好的友谊,曾经协调和帮助过众多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前期工作、拍摄等,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李连杰的《中华英雄》、关锦鹏的《阮玲玉》、张婉婷的《宋家王朝》等等。
  “我是第一批香港导演到内地来拍电影的,我一直抱着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态度,所以我沟通方面都比他们来得容易。而且当时他们对大陆的审批程序也不太懂,对剧本的态度,所以我就感觉到必须跟当地的管理、领导来沟通,你必须让他多点来了解你,才能增加信任。我还是抱着这个态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可能过去香港和内地的影视圈交流不多,对于监制、导演、对于制片人你的背景你的了解非常重要,因为信用是很重要的,有一些香港电影人,也首次来内地拍戏,说一套,拍完以后就敷衍了事,所以也有一个桥梁的作用。他们说,我对你还不了解,我还要对你了解深入一点,会不会答应给你拍,你拍完之后回去剪辑两三个版本,国家管理肯定会这样。当时我的背景呢,领导觉得徐小明的东西从过去的种种表现来看都比较放心,那个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现在拍《夺标》,我就感觉到,我就非常感谢电影局对我的信任。”

 

 

    助王家卫关锦鹏拍《东邪西毒》、《阮玲玉》

  “《东邪西毒》原本是在香港拍,由于他们两个电影是一起的,一个是《东城西就》,一部是《东邪西毒》。后来王家卫前面预算花得太多,他就希望有限的资源以下,把那部片拍得更有风格,那么多的大明星,能不能把那个戏拓宽,后来我告诉王家卫,我说你这样子你肯定得到大陆来拍,因为你那个钱花得有价值,你投放在里面你看看那个背景什么效果,后来他接受了我的意见。他第一步我来给他拉线,拍摄上也提供了一些协助。”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东邪西毒》景色如此美,徐小明有很大功劳

 

  “《阮玲玉》也有一段小插曲,那部片子,一开始有几个演员,谁来演阮玲玉呢?当时首选是梅艳芳,后来梅艳芳工作的情况啊,她终于没办法接这个本子。当时嘉禾一个老板何冠昌当时跟我说:‘阮玲玉她是上海的,不可能在香港拍。’回到上海拍就比较理想,预算会降低,真实感也强,找演员讲上海话讲普通话也很容易,他也同意。导演关锦鹏呢,他拍一些女性电影非常的出色,我也非常高兴跟他合作,所以我也是这部片的监制,里面所有拍片的制作,都是我和他们一手安排的。”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徐小明监制的《阮玲玉》获奖众多,其中张曼玉就获柏林影后

 

 肆.风云再起——骄阳成立,再做导演拍《夺标》

 

  成立骄阳

    1999年11月徐小明被英皇集团杨受成主席邀聘出任英皇电影集团行政总裁。在短短8个月期间,将电影集团之行政架构完善,并筹划多部电影,电视剧制作,为集团带来理想的回报。
  2005年3月,徐小明再被委任有线寛频通讯有限公司附属公司骄阳电影有限公司总裁,负责投资及制作电影等相关业务之营运及管理。骄阳这几年打造了《犀照》、《墨攻》、《跟踪》等多部作品,今年唯一一部威尼斯参赛华语片《荡寇》,也正是骄阳公司出品电影。问徐小明先生成立骄阳电影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最重要的,拍电影的人少了,以前每年三百部四百部电影,变成了现在只有四五十部,我感觉作为一个爱好电影的人,有能力的话,不妨多出点力。成立骄阳电影也希望延续香港电影工业的生命。骄阳电影是独立的,不会为了电视台而拍。”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骄阳在徐小明的主持下,稳步上升

 

  拍《夺标》

 

    而十八年后再导电影,让《夺标》受人瞩目。
  “今年是奥运年,武术它不是奥运常规项目。我感觉,中国的武术应该跟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西方的拳击、剑击、摔跤一样能作为比赛项目。
  武术电影现在越来越少了,真正的武术电影非常少,武术做为非常核心的基础,来发展情节的话,少之更少,所以我觉到呢,是要把一些失去的中国武术那些技巧、艺术性的美感、内涵啊,要合理的在电影表现出来。”

  最后问他下一部电影,他说:“如果武术电影没人拍的话,我有时间的话,我争取多拍。”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骄阳电影《见龙卸甲》上映时徐小明和刘德华合影

  附录:武痴徐小明

 

  “我学过的门派挺多的,一开始来讲,我基本功是学武生的,我文武生,唱粤剧,从小我就跟北方的师父学武戏,所以,什么刀枪、打、翻、摔那些舞台技巧,基本上我从五六岁就开始训练了。可是,到了8、9岁那年,我感觉对武术非常的喜爱,老是缠着我爸爸‘你找这个老师、师父教我武术什么的’,我妈就不许,拍我学了武功去打架,可是我一直都很喜欢,那我爸爸还是非常好,在戏班找了一个懂武功的老师,当时教我打的是“永春拳”,那个‘永春’跟现在叶问的‘咏春’不一样,写法都不一样,它是属于南方,我的那个永春是属于北方拳,基本上跟舞台学的风格有些类似。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徐小明是好武之人,耍刀弄棍是常常的事

 

  后来,对功夫无所不好的他,在机缘巧合下还跟了名家学了螳螂、洪拳、蔡李佛、形意拳等众多拳术,甚至到了后来,为了看看自己所学武功管不管用,还去别的武馆“踢馆”切磋。彻底的武痴一名,这个从他每天习武的时间来看就一清二楚了。徐小明:“我每天练武占了我很长的时间,我早上练习完了以后,浑身大汗,擦毛巾上学,离开学校下午再练,练完以后,晚上睡前我还在练功夫,一天三段时间加起来,我练功差不多超过八个小时,锻炼时间很长,体能需要很足,后来我工作了也改不了这个习惯……”

  后来偶尔认识一个师父,他是一个螳螂拳的大师,刚收我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那个拳术风格非常特色,我一看,就爱上了它。螳螂拳,我几乎什么螳螂都学,因为螳螂并不只有一种,有光板螳螂、潍坊螳螂、太极螳螂、摔手螳螂,南方的还有江西竹林寺朱家螳螂,门派很多,可是几乎那些门派我都学。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徐小明习武众多,好处之一就是方便他武指工作。图为在《大侠霍元甲》片场做武指

 

    后来我很偶然的在早地,以前我们香港练功夫哪有什么好条件,公园就是我们很好的场地,我跟我太太以前都是在公园里练,我还带一帮孩子教他们。偶然的在那个草地上面练功,我就发现了有一个人光着脚在练,他注意了我好几天,‘这个动作怎么这么,那个动作不对……’我一听,这个人讲的非常的内涵,后来跟他交了朋友,才知道,他是从内地路过香港,暂时做建筑的临时工,后来我就发现他打的长拳非常棒,后来我的长拳是跟这位老师学的。

    我的基本功里,以北方拳为主,后来我对南拳是非常的感兴趣,感觉到电影当时很流行南方的功夫,我在学螳螂拳里边,有一个师姐,她也是家传的武术,她是学洪拳的,有特别的风格,我就感觉到我必须多学不同的风格,去体验中国武术的南拳北腿的风格特点,那段时间我花了一段颇长的时间学南拳。

    后来香港有一位杜汉章老师,他是学蔡李佛的,元老级,他徒子徒孙很多,由于他见过我面以后,他特别喜欢我,他说‘这位小年轻,一定要做我的徒弟’我那个时候才2122岁,他老师希望我跟着他练,后来也透过他的徒弟找我谈话,当时我也没时间,所以也非常感谢有那么一位辈分那么高的老前辈欣赏,我自己也非常高兴,可惜,好几次机会我也没办法跟他练,他就跟他的门徒讲太喜欢徐小明的体质,虽然我不能跟他学,但仍然希望我做他的记名弟子,我也感觉到,不学,做他的弟子也浪费了,白白挂了个名不好意思,后来蔡李佛我也学了。所以变成南方拳我学的套路挺多。

    当武术指导了,要很多不同的(武术),鹰拳什么的。太极我本身很喜欢,我年轻的时候,老师必须让我们练太极。我学了好多不同的武术,应用在我武术指导的电影去变化,令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学习武术是兴趣、工作几方面的需要。

    我学的门派挺多,刀枪靶子,你不学你就不能教,不能编,很多问题,所以那段时间我对武术是一个武痴。

所谓武痴,也不单是我运用到我兴趣、工作上去,所谓武痴也是我花在武术上比较多的时间。

    我每天练武占了我很长的时间,我早上练习完了以后,浑身大汗,擦毛巾上学,离开学校下午再练,练完以后,晚上睡前我还在练功夫,一天三段时间加起来,我练功差不多超过八个小时,锻炼时间很长,体能需要很足,后来我工作了也改不了这个习惯,我早上一起床,五点钟六点钟就开始练功了。太阳出来我就开始上班了,下班我也练,晚上我也练。

影坛奇人第四期 <wbr>专访“全能影人”徐小明(下)

徐小明是香港武师中难得一见的文学硕士

 

  以前年轻人学了武功,肯定会尝试一下武功管不管用,所以常常好动爱打架,我当时住的是一个贫民区,木屋区,那时候都是良莠不齐,这个时候碰撞挺多的,年轻人那时候好动,性格也比较野,后来学了武功以后,除了街头打斗以外,后来慢慢的层次就不一样,我们每天打一场两场的架,很过瘾,慢慢感觉到,涉及到武术的层次,我要打的话,我必须找到会懂武术,而且他的武术有一种修养,我才能体现对手的强劲在哪里,真正摸一摸门派和门派的特性,试试南拳能不能胜北腿,试试太极能不能胜洪拳,慢慢的你要求也就不一样,所以,所说武痴,已经到“武馆”打架了,踢馆,每一家武馆都去摸一下,我们打很有礼貌,很客气,传统的这种礼数都做齐了,送拜门帖,澄明自己的门派,久仰你们什么的武功怎么好怎么好,能不能和我们切磋一下,学习一下。打赢了,我们不会哗啦啦的大喊大叫,打输了,我们也表示感谢指教。这种态度才是对武术追寻的真正方向,除技术磨练以外,更多的是我们对武术那种精神,对方跟自己在通过武术的交流,可能在一刹那当中成为好友。可以说,在那么一点时间,你就不打不成交,

  这种武术的真正精神,没有走过这段时间的话,永远不会领会到武术、尚武的精神。所以这个年代,我们一帮师兄弟都是这样去学习武功的。我见的门派比较多,人家对方的修养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赢了不骄,输了不躁,有了机会再学,有了机会再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