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好人》与一些情绪

(2006-12-29 23:39:28)
《三峡好人》与一些情绪
 
 
《三峡好人》与一些情绪


一,

我搞不清楚有多少人有我这种情绪:看到“一生必看50部电影”书名就对书没了兴趣;看到“是中国人就进来支持”马上避开;看到“每个中国人都必须看的电影”、“中国人一定要看的电影”就不由自主的反感起来……
已经不是那个年代,中国人不可能还如此幼稚、统一整齐的去生活。
理想中,每个正常的中国人,做事情都要有他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他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但无需别人指手划脚来支配。
举个例子。校花打电话给我,说:“名,今晚我8点钟洗澡,不关窗喔,是男人你一定要来偷看喔……”不可否认我很想看,但根本就没有“一定”,看和不看都可能。我考虑后可能是忍不住去“偷看”,但根本和她的命令无关,那只是我的选择而已。也当然,我既然选择了“偷看”,她家里人知道后,过来打我,我就得负责……负责跑……
事情就是这样:人是自由的。

二,

几个月前,《东京审判》出来的时候,宣传语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我本来兴趣就不大,听到这话,情绪上来就干脆不看;现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上映,也有报刊呼吁:每个中国人都……我尽管反感,但之前已经有了比较强看此片的打算。后来还是看了。

看后觉得电影很一般。
当我得出这个判断后,我有些迷惑(也可以说是疑惑金狮奖),但确实找不到什么出色的地方。《三峡好人》远不如贾樟柯他当年《站台》、《小武》有意思。整部戏就像“先进事迹表彰会”里的报告,很写实很有思想,凸显了许多“社会问题”,但是刻意去感动观众的痕迹实在太过明显。——也就是说,一件真实的事情反而被弄假了。

群众演员的问题贾樟柯拍电影这么多年一直没解决。从《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到现在的《三峡好人》,我一次次的在看演员生硬的背台词,不自然的面对镜头。用群众演员拍戏是很冒险的事情,假如贾樟柯像陈果一样,能让群众演员在电影里(如《香港制造》)自然演戏,那么他的电影分数将上一个台阶。

贾樟柯选择了一种历史电影拍摄,很具难度,等三峡一些地方淹没,这部电影将无法再拍摄。也就是说,他很负责的留了许多历史镜头。大概能算一种贡献。但同样是拆迁,同样是变迁,我更欣赏王兵的记录片《铁西区》,更详尽更真实的记录了一片地区的人和事,镜头里没有群众演员只有群众,却自然大方许多。那些“冲击力”、“震憾”、“感动”等词汇我用不到在《三峡好人》身上,用在《铁西区》上却是可以的。

三,

近期,贾樟柯的情绪似乎不是很稳定,抱怨了很多。说什么“崇拜黄金的年代,谁来关心好人”,说“观众冷落艺术电影”,说“对金钱的崇拜让中国电影丧失了思想”……

需要知道,社会和观众都没欠艺术电影什么,观众没有义务一定去要看艺术电影。导演不要莫名的拥有那么多优越感,电影没人看就认为自己的艺术片有内涵和思想,看不起商业片。
在院线上映,计算票房的都是商业片。没什么好看不起的。
话说回来,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等人也是拍所谓的文艺片的,别人同样获奖无数,票房不错,大陆的艺术导演们不妨不抱怨这么多,去思考一下下一步怎么走还好。

眼困,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忘记说的,以后再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港片残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