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艺人当捧刘德华
——撑撑刘德华,得闲再饮茶
——撑撑刘德华,得闲再饮茶
去年看电视看着看着看到一则娱乐新闻,说刘德华出钱搞了一个支持亚洲新导演的计划,刘德华和几个年轻人的镜头晃了晃新闻就结束了。
当时我还以为刘德华这次动作是“短片行为”,也就是支持几个新人拍短片来着的。结果昨天看了《得闲饮茶》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映艺娱乐和他的行政总裁刘德华的“野心”没那么小,要么不支持,要么就支持年轻人拍真正的电影。
当时我还以为刘德华这次动作是“短片行为”,也就是支持几个新人拍短片来着的。结果昨天看了《得闲饮茶》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映艺娱乐和他的行政总裁刘德华的“野心”没那么小,要么不支持,要么就支持年轻人拍真正的电影。
亚洲新星导宣传海报
有了强力后盾的支撑,新导演拍出来的影片从演员阵容到技术效果都没寒酸。绝对让每个无着落的新导演眼红嫉妒——大家都是新导演,怎么别人的命就那么好呢?
刘德华映艺娱乐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显然是经过一番计算的。除了势力中心香港得了2个电影名额支持三个导演外,其余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各一个,力量分布尚属均匀。(1)
假如刘德华这个计划能健康发展下去,将来会有更多国家的更多新人受益。这年头为香港新生代着想并真的有所行动的艺人绝对不多,普通艺人自身难保,要求他们去撑新生代是很为难的一件事,做得到的只有几个大巨星。
引人注目的几股力量有周星驰、成龙、曾志伟、刘德华。
像周星驰99年开始搞“喜剧之王训练班”培育新演员,影片也积极用新人,由于更新换代太快,以至于以前的合作伙伴纷纷不满,造成一个“众叛亲离”的形象。好在新人们争气,表现优越,周星驰没丢脸面。但这些新人只集中在周星驰的电影上,参与进来的工作除了演戏顶多再加个编剧度桥,而周星驰两三年才出一部戏,新人成长过于缓慢。
成龙从好莱坞回来后便与杨受成的英皇组成“成龙英皇影业”,力捧新演员新导演。但成龙太过注重嫡系部队(主要是杨受成当年签下的英皇艺人),手下新人不是儿子便是世侄世侄女,虽然资金雄厚,但偏心过重,其他底层新人得到的机会并不多。
曾志伟当年和成龙、谭咏麟、陈百祥众多娱乐圈老友创办了“星美集团”,致力于娱乐等事业发展。03年曾志伟创立“无休映像”,虽然附属于“星美集团”,但却是全心全力放在电影的制造上,让人深记的便是捧出了黄精甫和彭浩翔两位金像奖最佳新导演。
刘德华和曾志伟的做法类似,都是以推新导演为主,但视野更宽广,这又像陈可辛,不再局限于香港大陆台湾,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整个亚洲上。当年陈可辛组公司到泰国拍《晚娘》、《见鬼》等电影,就被指责不帮香港帮外国,我不知道刘德华此举会不会招致这类流言,但愿他能走好,也但愿更多巨星艺人能像刘德华一样走出来。
注(1):
香港
林子聪
《得闲饮茶》
香港
黄精甫、李公乐 《家长指引》
大陆
宁洁
《疯狂的石头》
台湾
李芸婵
《人鱼朵朵》
新加坡
唐永健
《爱情故事》
马来西亚
何宇恒
《太阳雨》
顺便点一下《得闲饮茶》。
香港
香港
大陆
台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顺便点一下《得闲饮茶》。
《得闲饮茶》是周星驰班底里的肥仔聪(林子聪)作品。
电影由两位电影新人方力申和梁慧嘉主演,林家栋、小龙、林雪、元秋、刘德华等人配戏。
电影由两位电影新人方力申和梁慧嘉主演,林家栋、小龙、林雪、元秋、刘德华等人配戏。
故事也并非全然虚构的,而是出自肥仔聪的一个朋友的真实故事,肥仔聪觉得可以从男人的角度来述说一下对爱情的看法。
逛街
变成游乐场
屏幕字幕的一点新意
新导演的一个好处就是想法多,而且都想尝试放到电影里面。肥仔聪也用了许多手法,拍得比较特别、成功的要数两人恋爱逛街街道两旁百态横生的这段。
据说刘德华为了支持这个“亚洲新星导”计划,拿出了2500万。我不知肥仔聪分了多少,但影片的效果真的不错。假如是拿了平均下来的400万,这部电影虽然不能说物超所值,但至少是看不出浪费钱的。
刘德华又是演以前的大只佬来又是唱自己的《暗里着迷》
刘德华的客串显得过于牵强生硬。刘德华是有号召力但其实真没必要如此出现。
当年刘德华支持陈果拍《香港制造》,出钱之余也想出力帮陈果,就提出客串角色,陈果听到之后不知所措,几天后才鼓起勇气告诉刘德华:你能不能不来?
刘德华不好意思之后最终没进剧组,最终《香港制造》成为一部力量十足的社会问题港片。重复一遍:刘德华是有号召力,但不是部部戏个个角色都合适,新导演要清醒不必勉强。
很不错的一个想法
电影开头到中间都很不错,但到了后阶段开始显得肥仔聪后劲不足,不但技术上没了前面的新意,故事上也俗套回来,特别是为了呼应前面交待的饮料瓶子桥段。
后阶段处理得不好,但结局还是可以的。
方力申、小龙、林家栋
两位主角
演员上,小龙和林家栋饰演的土里土气的香港仔算得上出色。而两位主演,方力申和梁慧嘉就明显不够自然,方力申合格,梁慧嘉75分。
竹聿名
2006.6.14
后一篇:明星秘照之小时候和成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