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军波
谭军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14
  • 关注人气:2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式大于内容”难改变国师电影每部惹争议

(2018-10-08 10:54:28)
标签:

电影

分类: 波记观影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视觉效果有一种疯狂的偏执与迷恋,他的电影总能留下煊烂的色彩与华丽的影像。山水实景演出与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令其对形式主义追求更加不遗余力。为此有人垢病其作品常常形式大于内容,华丽的包装与单薄的故事二元对立,高低不平,形成反差。

“形式大于内容”难改变国师电影每部惹争议

《影》吸取教训,讲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太极文化的应用如空气般无处不在。采用黑白为主的独特色调,追求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体现阴阳之态。全程下雨的安排,突显湿漉漉的诗情画意,暗藏沛国打败炎国需水漫七日而“水克火”的玄机,影片从国名地名人名的称号、对决兵器大刀与沛伞设计、以柔克刚的武打动作选择、人物生死命运的安排、替身影子的故事内核的阴阳喻意,均符合“阴阳五行”之理,还有古琴与古筝的男女琴瑟和鸣,虚实结合的中国书法屏风的运用,等等。可谓处处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故事取材三国荆州及孙权与周瑜之事进行艺术加工,情节曲折,不断反转,可谓精心设计,充满神机妙算。于是,宫廷内斗更为精彩,人物性格更鲜明,金句台词更精致,悬疑惊悚更突出,起承转合更意外,内涵喻意更深邃。

“形式大于内容”难改变国师电影每部惹争议

然而,总让人觉得太刻意太工整了。这是不是另一种的形式大于内容?影片显然为了形式而过度消费传统文化。比如都督教影子功夫的山洞与影子和杨苍比拼的场地都要画一样的太极图,是否太刻意了?故事不断制造戏剧性的反转是否太假了?

抛开技术的外壳,影片不过嘲讽了机关算尽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权谋宫斗之弊,讲述了一个善良的穷小子如何被人利用,被环境所误变成了坏人。还有什么新意?这里只有虚伪、厚黑、阴谋、杀戮、血腥、冰冷、心寒,没有阳光、美好、善良、真诚、伟大、崇高。这里只有蝇营苟苟,没有正大光明。这里只有破没有立,只有揭黑没有颂扬。

“形式大于内容”难改变国师电影每部惹争议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影》只有龌龊与假恶丑,没有阳光与真善美。既然导演那么喜欢消费传统文化,为什么不在 “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上下点功夫?为什么不多展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给我们看,比如男主角影子因孝而屈从都督,亦因孝而求生,影片未能在其孝上下功夫,让我们感动一把,而是浅尝辄止,实在可惜。

有人会说你对张艺谋要求太高了,为什么要表现崇高?我不以为然。他是国师,是中国影坛的带头大哥,自然要求高。他可以展示丑陋但更应该歌颂人性的光芒。他以前的电影里曾让我们看见过,比如处女作《红高粱》表现了面对外族侵略时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秋菊打官司》中人性坚持的力量,《活着》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活着才有希望的坚强,《山楂树之恋》带给我们纯爱的美丽……真不喜欢只有暗黑没有美好的《影》。

“形式大于内容”难改变国师电影每部惹争议

况且我们看的好莱坞大片几乎每部都是主旋律,都在宣传追求自由平等、蔑视权贵、尊重生命、珍爱家庭、英勇无畏、责任担当等等所谓美国精神。

我们的艺术作品应该表现人性的崇高与伟大,国师应该带好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