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让梦想溜走

(2017-05-11 09:39:12)
分类: 波记观影

    1978年,我14岁上初三,在花都四角围的装甲兵教导队灯光球场第一次看印度电影《流浪者》,如痴如醉。拉兹与丽达的纯爱感天动地!情窦初开的我渴望与单相思女班长一起观赏,一起流泪,一起信誓旦旦,海枯石烂,相爱永远。所以一直记得《流浪者》,熟悉那席卷全国的主题歌《拉兹之歌》《丽达之歌》的旋律,还有,“好人的孩子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经典台词,我没有想到印度电影还这么好看,后来又看了稍嫌逊色的《大篷车》,再后来就断片了。

    直到2012年底看到《三傻大闹宝莱坞》,故事细腻曲折好莱坞化,载歌载舞民族风,加上针贬时弊的传统风格的印度电影又回来了。前年5月同为阿米尔·汗主演的《我的个神啊》在大陆公映,收1.18亿,创印度电影内地票房新纪录。今年上周上映的《摔跤吧,爸爸》51.33亿元,已破纪录,且后劲十足,有望冲两亿,此成绩还是在万达院线弱化该片放映场次的情形下取得的,殊为不易。

    《摔跤吧,爸爸》逆袭成功已成为一个影坛最热闹的话题。中国属于世界体育大国,奥运会金牌大户,我们体育的举国体制近年被许多人垢病,体育界丑闻亦不断曝光。为什么我们的体育电影,无论以前的《女篮5号》《沙鸥》还是近年的《翻滚吧,阿信》《破风》只停留在热血拼搏,青春励志,而拍不出类似的既娱乐性强又敢触碰体制腐败的体育大片?称之为中国体育片打脸之作并不为过。

    嘲讽体育官员、国家体院与国家队教练的官僚作风,同时也抨击印度的童婚,重男轻女陋习,《摔跤吧,爸爸》与《我的个神啊》质疑宗教信仰,《三宝大闹宝莱坞》嘲讽教育体制一脉相承,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毫不犹豫,绝不留情。他们没有躲避与模糊,没有浅尝辄止与缩手缩脚,说明印度电影人在创作上自由与宽松远胜我们。

    当然对本国文化劣根性的反思并非主旨,电影要吸引眼球并非靠愤世嫉俗与抽象空洞的说教。故事首先要经营好,人物塑造要前行,批判社会是顺带的结果。

    男主人公珀尕出于“不能让梦想溜走”的朴素情感,培养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只拿了全国冠军,未能取得世界冠军,他希望在下一辈中实现自己的歹愿。对于一个执着而坚定的男子汉,其出发点接地气。他为国家争光的情感是一种人人与生俱来的民族情结,自然而然,因此他不会因为官员的无能与腐败而灰心丧气。影片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展现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让观众心生敬意并为之动容。

    影片善于表达亲情。倔强、强硬而近似暴君的父亲,对理想的追寻持之以恒,坚如磐石。同时对女儿的深爱藏于心底温润柔软。父爱如山亦如水,在女儿前进的每一步发挥着关键作用。

    影片对摔跤知识的解读形象生动,长知识。看完本片,谁都能看懂甚至喜欢上摔跤比赛。摔跤场面拍得惊心动魄,令观众血液循环加速。

    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且笑点与泪点齐飞,编导深谙好莱坞大片的故事意识。几段插曲诙谐幽默,保持着印度电影传统风格。

    印度电影将好莱坞叙事方式与民族歌舞相融合,加上批判现实的力度,才令其屡有佳作诞生,不服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