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神校”上空的雾霾
(2016-03-03 16:55:47)分类: 文化观察之莞谭 |
东莞“神校”指东华高级中学。
请看其去年高考成绩:全省文理科前20名,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独占八席,其中包括5名文科考生和3名理科考生,文科还包搅前三。全省文理科前50名,共有17名东华考生。当年1584人参加高考,重点上线率高达47.3%,其中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大学共28人。共有98人考入北京重点高校,146人考入中山大学。
2014年,全省文理科前十名,也有5名来自东华高级中学,成为全省高考尖子生最多的“黑马”。“黑马”一路狂奔,今年更“黑”!
2016年广东省重点高中高考成绩排行榜出炉,根据2015年高考尖子生系数、高考录取率及2016年近期各市模拟考试情况进行综合排名,东华高级中学排名第二。东莞第二名的百年老校东莞中学只排名第十二。
许多广州的朋友因东华高级中学的傲人成绩如发现新大陆般惊㤉:东莞的教育这么牛逼!?并求证于我。
他们满怀狐疑自然有道理。一个只有14年历史的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一个生在既非省会广州亦非特区深圳大城市的,且常被人诟病没文化的地级市---东莞,那来的如此神力,高考尖子生成绩竟超越像华师附中、省实验中学、深圳中学等公办名校?
不仅外界存疑,即便东莞本土,关于东莞高级中学的种种负面的江湖传闻亦甚嚣尘上,比如“高价买尖子生”“只求分数不重素质”之说不绝于耳,等等。
东华高级中学有我很多朋友,包括高中部的简期颐校长、集团办公室主任兼东华小学万学军校长,还有我的能说心里话的、担任副校长的老乡,从及另外一些东华任职的老师,等等。他们对“买尖子生”之说不屑一顾,不以为然。
简校长告诉我,或许江湖传闻太盛,前年教育局来调查,去年公安局又来调查进入前十名的尖子生情况,最后证明全部源于东莞本地学校培养,他们无话可说。这么多年入围省高考前十的尖子,只有一个学生小学在湛江上武校,但初中在东莞读,且为东莞户籍人口。
事实胜于雄辩。
我高中毕业于花都秀全中学,该校老校长、现任学校高级顾问许家莹老师今年随队来东华考察学习,他真心佩服,认为好成绩绝非买尖子生造成的。
那么,神校的魔力是如何铸造的,有何杀手锏?
在我看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简校长与万校长都向我介绍过学校在招聘、培训、管理老师的独门绝技与成功之道。
其实,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比,前者似乎更有保障更有吸引力。所以从起跑线上看,东华学校与东莞本地公办学校相比并不占优势。然而,东华学校的体制机制好,能够充分激发老师的潜能。公办学校的老师可能有10分力只表现8分,而民校有8分力会全力以赴,甚至发挥到9分、10分的力。
简校长说,他们学校,校长选级长,级长选班主任,班主任选各科老师代表,层层负责,谁不行就换岗,收入与能力真正挂钩,逼着老师们要学习进步。
当然,东华的老板舍得投入,东华学校老师的收入比公办学校的收入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收入是吸引优秀老师的基本保障。
此外,东华高级中学尖子生历害与东莞城市的人口结构相匹配。公办学校主要以本地户籍人口生源为主,而东莞属于人口倒挂的城市,外地人远远多于本地人。作为民办学校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莞人的佼佼者,似乎生源选择面更广,尖子生更多。
当然,我坚信制度优势应为民校打败公校的主要原因。
有一种说法,认为东华学校只知道死读书,重分数,而忽视素质教育。简校长不以为然,他特别强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考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不宜对立。何况,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一直倡导“生命教育第一,品德教育第二,升学教育第三”。比如,学校有几十个兴趣班,每年举办大量的课外活动。2015年的尖子生刘浩铭写一手好书法,曾获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吴晓茜是运动健将;2014年的的尖子生许文贤与2013年的文科冠军曹子键在校就出过几十万字的著作,等等。
简校长十分谦虚,他说,今年文科成绩好,皆因我们有课外的感恩大自然活动,正好与当年的作文题目匹配,同学们得心应手。不知明年是否会有此幸运?
简校长虽然一再强调偶然,其实偶然中有必然。
面对外界的种种置疑,简校长显得很无奈,他说:外界妖魔化东莞,东莞妖魔化东华。
“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有此劣根性。我们应该感恩东华学校,它为东莞教育争得了荣誉,为我们的城市擦亮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