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粥城转型
(2016-02-01 09:39:51)2016年元月最后一天,离春节还有8天,东莞街头车少人稀,许多店铺大门紧闭,歇业多时。来东莞第九个年头,似乎今年的春节前特别冷清。
我的感觉得到地地道道的东莞人、美食大伽黎平的认同:“咁多年係今年最淡!”
黎总让我找几个媒体的头儿到花园粥城银丰店聚聚,主要通报一个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新闻:花园粥城银丰店翌日停业。
一般的餐厅闭馆算不上新闻,这间不同。花园粥城是东莞饮食的符号。它不仅挖掘、整理、聚合了东莞本土各种美食,成为本土饮食文化的集大成者,直接影响了诸如新福苑、东莞人家等一批东莞本土餐饮品牌店的诞生与发展;而且,它亦为大型餐饮的代表。比如花园粥城银丰店经营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同时可容纳2000人进餐,高峰时拥有600多服务员,每天24小时开业。如此超大体量的食肆在东莞没几家。花园粥城曾在莞城、南城、东城、万江、大朗等地开过7家大型餐厅,尤以银丰店最豪华。
黎总说:关闭的原因在于16年合同到期,租金升了一倍。
我说:即便租金不升你也不准备经营了吧?
老黎点头。
这些年我们走得近,对他了解多,知道更深层的原因。
随着东莞人流的减少,公务消费的紧缩,运营成本的高企,大型综合性餐饮业越来越难以为继。其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餐饮多为小型的特色餐厅,比如日本的小酒馆特别多,香港在七、八十年代很多巨无霸餐厅,后来均分割为小店。
花园粥城转型既为形势所迫,亦为时尚潮流。
黎平早就谋划转型,小型化、精品化、特色化为其改变的方向。去年他在西平开了面积不大的有机餐厅,食材均为精挑细选的有机食材,既可品尝美食,亦可购买有机食物,他希望此创新模式能连锁化;前两年,他将一家大型餐厅改为食材加工厂,既保证上游产品的质量,亦能通过销售产生效益;去年中秋,他推出食材讲究、小批量生产的精品月饼“饕叔月饼”。秋冬推出以甘南藏猪加工而成的“莞弹”腊肠,价格为东莞之最;两百平方米的花园粥城广场店正在装修,春节后三月开张迎客,一方面将花园粥城的饮食精品保存与发扬,同时亦可消化银丰店一些员工。
黎总说:银丰店的员工一部分安排到新店,一部分转去食材加工厂,一部分休息一下,等我开新店后继续上班。
因为银丰店24小时不间断开门迎客,10多年未放假,今年是第一次春节放假。
黎总回忆1999年他们拟在银丰路开店时做市场调查,一天只有45辆摩托车经过,而当2008年他们再调查时,每天竟有5万人路过。可想而知,一家大型食肆对整个片区人气拉动多么大!
老黎请我们吃饭的主要目的希望主流媒体发出正面声音,从正视听,怕因花园粥城银丰店关门带来自媒体的恶性炒作,造成负面影响。自媒体时代,商家应该有危机攻关的意识。
午宴上有荷香糯米骨、眉豆糕、客家豆腐、面頭蒸鱼头、咸骨粥等为花园粥城带来荣誉的本土特色菜。老黎希望大家在这里的“最后的晚餐”能记忆深刻。当然,未来广场店仍能尝到这些“东莞味道”。
餐饭特别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