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莞谭--问寻民生难题

(2015-11-13 10:37:32)
    每逢年底特别忙,今年忙中添忙,报社与市“三严三实”协调组联合组织“全媒体基层行”,深入各市直单位、镇街(园区)调研采访。虽然辛苦,收获甚丰。我们叩问民生难题,求解主管部门,不亦乐乎。

    停电背后的真相
    10月23日下午,到供电局采访。我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
    大约今年7月,我居住的小区突然停电,问何因?物业说电缆断了,正等供电局维修,几时通电不清楚。这可害惨了我们住户,不仅放在冰箱的食品存在变味变质的损失,且天气闷热难耐,没有空调的房间无法居住,只好到宾馆逗留一晚。翌日下午回家,发现仍未来电,再问物业,仍无准信,不得已,又到外过了一夜,直到第三晚才有电。
    我问供电局领导:为何停电时间这么长?维修耗时如此久?业主的损失谁来赔?
    供电局领导问我,你的电费是由物业代收还是供电局直接抄表?
    应该是前者。
    对方说,这就对了,东莞有一批类似我居住的小区,采取电费由物业公司代收的方式。这些公司每度电有5分钱提成,作为其维护供电设备及服务费。这笔钱并非小数,钱好赚,服务工作则参差不齐。这类小区供电出问题,首先是物业公司的责任而非供电局。
    由物业代收拿补贴的管理方式肯定后患无穷,物业公司既不专业且利益至上,又缺乏监督,随着时间推移,供电设备的老化日益严重,停电事故避不可少,最终吃亏的是业主。
    供电局领导告诉我们,物业公司收了业主电费迟迟不交属于常态,甚至经营不下去,携款逃离亦有之。他们现在也逐步在回收小区的供电资产。政府曾想建立规范的小区供电维护统一帐户,便于监管,但因牵扯利益太大,难以推进。
    供电局领导也很希望媒体报道此事,告诉市民停电背后的真相。
    看来,要根本解决停电的麻烦与尴尬,其路漫漫而修远兮。

    抗内涝任重道远
    11月5日,采访主管供水、排水与治水的水务局。我们特别探讨了内涝问题。
    在我看来,内涝已经成为困扰东莞市民生活的愈加严重的问题。今年的东莞降雨多,落雨大,水浸街,交通阻,大塞车,甚至塌陷。东莞怎么了?是否当年下水道建设缺乏前赡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我们都羡慕青岛这样的城市,德国人当年修建的百年工程,使这个城市从不担心暴雨带来的內涝。
    水务局领导不否认我们地下工程的短板,同时强调,整治内涝工程十分复杂,牵扯多个部门,从调查立项到实施没有一两年时间还真不行。效率低是困扰内涝整治的毛病。还有的镇街对地下管道都摸不清,令人忧虑。
    但愿东莞暴雨成灾不要成为常态。

    看病人难
    去计卫局采访,我是带着问题去的。教育与医疗是与市民生活的两大民生领域。与教育资源的短缺相比,似乎东莞的医院已经饱和。
    11月6日采访组走进卫生局,新宫上任的叶向阳局长对有记者说东莞“看病难,看病贵”不以为然。
    他说,东莞应该不存在看病难的情况。他举一例:近日到一家镇区的公立医院检查工作,当时医生护士有20多人,却没有一个病人。他认定“现在不是'看病难',而是'看病人难'”。
    他接着说,东莞有23630家医院,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两家。
    这话儿我信。我身边有不少医院的朋友,他们觉得东莞的医院已经饱和,今年就医人数比去年大幅下降。
    就此问题求教叶局长,他认为:东莞医院并非饱和问题,而是同质化的、综合性医院太多,而有特色的专科医院太少。比如公立的儿童、骨科、眼科、口腔科等医院太少,下来我们会将一些综合性医院往专科医院转型升级。
    东莞存在相当一部分市民看病不在本地医院,喜欢到广州、香港等大城市求医的现象,要转变此观念,如何树立本土医院品牌任重道远。
    面庞棱角分明的叶局长对此问题了然于心。他认为公立医院做强做精,人才是关键,如何引进名医幷留住人才最重要。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叶局长面对记者的提问对答如流,自信缘于他对业务的谙熟。
    东莞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干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