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2日,参加《东莞经济》改版说明会及2014东莞经济年会启动仪式,李智勇总编回忆起《东莞经济》坚持七年的曲折发展过程,七尺男儿,几度哽咽,泪眼朦胧,令人动容。
智勇君当初接手一本校刊改造为经济类杂志,只是缘于自己对研究经济问题的兴趣,希望办成一份为决策者出谋划策的民间智库,并没有想到维持刊物的生存会那么难。他和一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出资,并争取到政府的一点补贴。正式创办《东莞经济》后,期间由于没有正规刊号,内部刊物不能经营,或者待遇低留不住人等等问题,几次差点关停。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东莞有正式刊号的报纸杂志都集中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即《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与《看东莞》杂志。同时也有大量只有准印证的内部报刊在此生存,如一些镇街主办的报纸,但都由政府出人出钱出政策。主编们主要做好内容就行了。像李智勇这样没有政府兜底的民间办刊人确实不多见。
我国出版物管理制度严苛,正式刊号申请难,主管主办单位要求高,亦不允许私人机构办报办刊,使民营办报办刊人步履维艰。《东莞经济》直到今年与《特区经济》杂志合作,才解决名正言顺的身份问题。之前,他们能坚持七年,主要靠自己化缘,同时成功举办东莞经济年会及评选东莞年度经济人物等有影响的活动,为制造业名城争光添彩,值得敬重。
智勇告诉我,曾有人器重其才华,许以高薪厚禄请他当CEO,他均一一拒绝,《东莞经济》是他生的儿子,他要把他养大。创刊时他满头乌发,如今头顶的毛已呈“农村包围城市”般稀落,但他依然无怨无悔。
智勇总编骨子里是个文人,与之同为湘人的刘有为则称得上营销人,他曾任《新快报》东莞站的总经理。2008年其离开报社后,出资与西北地区的一家报社合作,在东莞办起了《锋尚》杂志,这是一份财经时尚类的读本,凭借他长年积累的关系资源,尤其与金融界朋友的人脉,支撑《锋尚》得以良性循环。2011年,更出版《锋尚·艺术》、《锋尚·高尔夫》等衍生品,活得有滋有味。除了办杂志,他还卖酒,搞生态农业和房地产。今年,他又顺应潮流,办起了社区报。
民间办刊人是一群有纸媒情结的人,更是一批有市场营销经验的人,他们什么都要靠自己,做起来十分困难,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我敬佩像李智勇、刘有为这样的人。他们得以在东莞生存,也说明东莞市场非常包容,非常有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