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户口在广州,人在东莞工作,由于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广州,时常两边跑,过着“双城”生活。如今,我越来越不喜欢广州,越来越喜欢东莞,回广州办事再晚也会返东莞居住,因为,东莞没有大城市病。
专家观点:常住人口超1000万的城市或多或少都患有大城市病。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住宅紧张,就业困难,人情冷漠,生活成本高,社会问题多等等。归根结底,人口膨胀与有限的公共资源的矛盾在大城市十分显见。
在东莞,道路比较宽,车没那么多,楼不太高,没有高架,绿地挺多,住房便宜,停车便捷,收费不贵。自然,交通比较顺畅,污染不算严重,人情味且浓,创业成本低,看病不必排队,学校也没那么难进,等等。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上千万的城市中,只有东莞没有大城市病。所以,非常值得探讨及研究。
到底是否如此,我不敢下结论。但东莞的城市布局属于一镇一城模式,而不是中心城区“摊大饼”式扩张化。几乎每个镇区都有自己的商业中心,都有像样的住宅楼盘和星级酒店,都有不错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使大家不必都涌向中心城区。最有意思的,不少镇街如虎门、长安、常平等城镇的人气不比莞城差,一些镇街的房价甚至比中心城区还高,还有不少镇街的人非常热爱自己所生活的镇街,不喜欢中心城区。这在国内其它城市难以想象。一般情况下,镇区的人喜欢往县城里住,县城的人愿意去市区里工作,而省会城市往往属于各省最聚人气的城市。
在东莞这样的城市住惯了,当然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钢筋水泥的森林十分排斥。我曾在京沪穗生活工作过,越大的城市感觉环境越恶劣,尤其大量时间浪费在路上让人受不了。在北京、上海,每天办一件事就不错了。而在小城市,去哪都便捷,那才叫爽。
我曾写过一篇博客,叫《三小幸福观》:即小城宜居,小官宜做,小富即安。
当然,为何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还是喜欢往大城市里跑,不愿意在小城里待?说明大城市有它的吸引力,而小城市肯定有自己的短板。比如人才匮乏,白领小资群体弱;比如小家子气,格局小视野窄;比如泛人情化,办事太讲人情;比如空间受限,年轻人发展机会不大,等等。
总之,小城市要控制、弱化小城市病,才会更加可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