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观察·莞谭——东莞文坛的“二叔”与“二黄”

(2013-07-23 19:31:20)
分类: 文化观察之莞谭

        东莞文坛有“二叔”与“二黄”。“二叔”指邓慕尧和莫树材,大家尊称他们为慕叔与莫叔。“二黄”指黄运生与黄应秋。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莞籍作家。

      “二叔”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热爱文学,著述甚丰,代表老一代本土作家的最高水平。另外,他俩有一共同特点:重视对具有文学天赋的年轻人的培育,尤其对新莞人作家的扶持与栽培。

       东莞属于移民城市,外地人远远多于本地人,外来作家需要当地人的提携与关爱。正直而热心的“二叔”爱才重才,使许多新莞人作家受益。曾为东莞文联副主席的慕叔创办并主持《东莞文艺》、《南飞燕》期间挖掘和培养了大量的作者;曾为东莞市作协副主席的莫叔,一直扎根基层,他领导的桥头文学会吸收了上百名文学爱好者。如今他俩已退居二线,仍德高望重。东莞本地最知名的文学奖——荷花文学奖第一、二届的“突出贡献奖”颁给了“二叔”,而后来一直空缺。东莞作协主席詹谷丰说:空缺是因为难以找到与二老匹配者。由此可见慕叔与莫叔的份量。

       “二黄”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乃当下土生土长的东莞作家文学成就最高者。

        黄应秋供职东莞日报社,我的同事,人称“秋哥”。其为人和善,低调谦和,作品则构思精妙,内涵丰盈,语言幽默。代表作《借地主》发表于《花城》2006年,并入选《2007中国中篇小说年选》。

        秋哥人很好,就是有点懒,近年鲜有新作亮相,不如黄运生勤快,运生兄一直笔耕不辍,好作品接踵而至。如中篇小说《地塘岭笔记》、《红豆》等。第三、四届荷花文学奖的最佳中篇小说奖都颁给了黄运生,足以证明其实力。

        运生兄重情重义,豪饮善饮,且口无遮拦,敢作敢为,做朋友一流。

        除了“二黄”,莞籍有实力作家太少,是为遗憾。

        东莞从传统的农业县发展而来,本地人口少,文化底子薄,文学氛围差。加上经济发达,机会多,诱惑大。没多少人愿意从事清贫的文学创作。此为“二黄”之后鲜有后来优秀作家的重要原因。如今,活跃在东莞的作家多为外来者。

        应该说,东莞籍作家对自己的生活更为熟悉,对自己的文化更加了解,对自己生活的土壤也更有感情。他们的式微与沉默,对以文学方式表现本土文化的深度与独特体验造成缺憾。

        但愿“二黄”后继有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