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方向——东莞时报采访中心“转型奋进,提升质量月”上的讲话
(2013-04-19 18:55:53)分类: 一点点工作体会 |
各位战友、各位兄弟姐妹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东莞时报实施大部制改革后的采访中心举行的第一次大会。
东莞时报从4月份开始实行三中心一办制,即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广告中心和总编办。将原来采访端记者全部归为采访中心,将编辑统为编辑中心,原广告部升格为广告中心。便于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调整之后,采访中心工作很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版面呈现变化喜人。主要体现在动态策划加强,资源整合的强化,涌现了不少好策划与好新闻,新闻注重了细节的丰盛,见事见人,服务性、趣味性增强,同时考评上尝试向好稿的倾斜。
现在又将5月份定为提升质量月,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坚持办好一个业务沙龙,抓好一次优化工程,组建一个机动采访组,办好一组观察,建立一套规范流程,非常好!
今天既是总结会、研讨会,更是动员会。前面志清和周总讲的我都赞同,下面我提几点努力方向——
一、三大观察打造
今年确定“民生观察”、“镇街观察”、“文化观察”为我们重点打造的专刊,一定要办出影响力。三个观察就像一间房的柱子,是支撑报纸深度的顶梁柱,体现我们的专业水准、策划能力。“民生观察”前身是民生周刊,去年推出后做了不少有影响的稿子,市长还对一篇稿件进行了批示。该刊也获得集团年度总编辑奖,今年要继续保持发扬;镇街观察推出时间较短,但有两个选题已经获得潘常委和陆社长的表扬,要保持良好的势头;“文化观察”刚出几期,也有选题受到潘常委的表扬,开局好,要趋势而上。下来每周的三大观察策划会要开好。余佩函督办“镇街观察”,荣建华督办“民生观察”,彭争武督办“文化观察”,分工明确,相信会越来越好。
二、业务研讨强化
以往业务研讨会虽也重视,开过不少,但缺乏常态化。现在采访中心决定每周五下午开研讨会,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研究一些问题,对记者统一认识,执行到位肯定会有促进作用。
三、考评体制优化
原来的考评仍有大锅饭问题,不公平问题。现在尝试对榜样性的稿件打分增高,以一当十,能刺激记者写优稿、深度稿。预算不能超,在此基础上拉开好稿与差稿距离,非常必要。原来对镇街版和文体稿打分偏低,现在大部制可综合平衡。
四、管理水平提升
原来存在着制度漏洞与执行不力问题。现在实施大部制后,对制度要重新修订,要填补空白,像新实施的三大观察的报题制度就很好。下来新制度确定后要强化执行。
五、经营意识提升
采编部门要有经营意识,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跑线记者要提升经营意识,多为报社创收。经营能力也是专业水准的体现,一个优秀的记者要有超强的公关沟通能力,要有策划能力,才可能与所负责的线口关系密切,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并实现创收。
六、新媒体意识加强
如今是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现在报料热线越来越少,反而微博、微信报料越来越多,我就经常接到不少有价值的报料转给采编部门。所以,记者们都要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并有意识经营好。通过微博、微信建立朋友圈与读者群,建立自己在行业的权威,你会受益无穷。
我希望我们团队里多出明星记者,自媒体的明星。我们的团队越多明星,说明我们团队越有力量!
宣传部非常重视新媒体,曾对时报官方微博及粉丝上万的采编人员提出表扬,所以我们更要强化新媒体意识。
大部制后的采访中心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应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