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革创新 踏石留痕 ——2013年春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04-09 17:38:38)
分类: 一点点工作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战友、兄弟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东莞时报创刊5周年。我们通过开春季工作会议的方式别开生面地庆祝我们的生日。

为何以此方式庆生?一是中央8项规定出台,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形式主义。所以,我们不搞虚张声势,劳民伤财的庆典,而是采取内部工作会议的方式,更加务实;二是好的传统要继续。社长建议恢复季度工作会议,我觉得很好。这是我们曾经的抓工作的方法,对促进业务,提升士气十分有益,有必要坚持。上周六,我们50多个员工到观音山拓展训练并授战牌,也是传统的回归。原来我们新进员工有军训传统,已进行了三次。由于军训耗时长、成本高,以拓展训练替之,仍可以达到沟通感情,磨炼意志,凝聚团队的目的。周六的拓展活动很成功,今后类似活动要继续。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次活动仍有10多人请假,不应该。这次请假的,下次一定要补上。

利好信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上半年有几个利好消息在此传达一下。

一是常委有多个批示对《东莞时报》赞赏有加,尤其3月份以来,至少有5次对我们的肯定。

3月1日,潘常委对当天《东莞时报》A18版的策划专题《印象时代——东莞镇街有logo》(报道东莞镇街已有自己的logo)批示:此专版做得好!有总结,有国内外对比,有专家点评,因而富有指导意义。今年广东省也要启动整个形象设计推广工作。我市和有关镇街已经走在前面了。外宣科可据此再写一简讯上报市、省。此报道可转发各镇街参考。

3月13日,潘常委对我写的论文《<东莞时报>的温暖追求》(论述《东莞时报》办报理念与操作方式)上批示:此文总结得甚好!总体上《东莞时报》的定位应与《东莞日报》差异化发展,今后应进一步突出自己的特色。此文修改完善后,可对内外宣传。对内宣传,以便统一认识,强化“骨子里的温暖”的共识;对外宣传,以便高举旗帜,明晰自己特色,与人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抓好落实。

3月18日,潘常委在当天《东莞时报》A9版《拍下你身边不文明现象寄给我们》一文上批示:

我在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讲话当中提出要“设立曝光台”专栏,为文明城市“挑刺”。时报借此机会开专栏,很好!望继续!

3月22日,潘常委对当天风灾报道批示:在同类报道当中,时报做得最温暖最感人!谢谢!

今天下午,潘常委在媒地交流会上还会表扬我们的风灾报道,并对两个记者吕雯晰、谢匡时的敬业精神提出表扬。

一个月接到常委5次表扬,在东莞时报历史上绝无仅有,说明我们的报纸得到主管领导的高度认可。

当然,领导的鞭策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而读者与市场的认可更要看重。

这里又公布第二个利好消息:今年第一至二月,本报实收款比去年同期增长10.8%,3·26纪念特刊创收27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20%。

在全国纸媒大势不佳之际,我们逆市上扬,说明我们开年工作抓得紧,希望下来亦不松懈。

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开拓创新。

三个问题

下面我提三个问题。

一、坚持温暖追求。

今年我为《东莞时报》5周年纪念从书《温暖追求》写的论文       《<东莞时报>的温暖追求》回答了为何要做温暖报纸和如何做温暖报纸的问题。这是大家一起努力探索的实战总结。得到潘常委、陆社长的高度肯定。我们要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在内容定位上,要以民生、慈善、服务为抓手;在形式追求上,要以包装时尚,视觉养眼为主导,以文本创新,标题抓人为突破;在活动营销上,要打好慈善牌、温暖牌,力促收入上扬。

今天我们确定打造好“三大观察”,即民生观察、文化观察、镇街观察。使本报更有粘性,更有力量。

二、实施大部制改革。

今年中央机构调整,实施大部制,铁道部并入交通部。我们与中央保持一致,实行大部制改革。简而言之,整个报社变为三中心一部。即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广告中心加总编办。将原来涉及采访的部门归入采访中心,将所有编辑归入编辑中心,将原专刊部并入广告中心。总编助理兼任三大中心负责人。从4月1日起按大部制运作。

大部制改革有利于资源整合,人员调配,强化策划,统一思想,统一理念,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也有利于节省成本。

三、追求专业主义。

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专业主义追求。

我先读一个短信,是市委宣传部宣传办的同志3月22日发给我的——

谭社:今天在厚街开会,听闻吕雯晰、谢匡时两名记者在前晚被安排到厚街采访时非常敬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收到主管部门对我们记者的表扬我很开心。他们表扬我们的记者“非常敬业”,说明他们体现了专业主义精神。

我觉得专业主义包括态度问题与能力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先有态度,后有能力。有能力却懒散,不用心,怕辛苦,投机取巧,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一名优秀的记者,首先应不辞辛劳冲到一线,不耻下问多收集素材,才可能寻找价值信息,写出好稿件。

小吕和小匡都是去年入职的年青记者,他们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老的记者也有突出榜样。比如今天获了两个季度奖的李春燕。当了妈妈,事业心一样那么强。刚才从她的经验介绍可以看出,她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我们的报社。她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敬畏之心。所以,她做得好。

我希望我们的采编都像他们学习,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体现专业主义追求。

真的希望大家珍惜这份工作。最近几个老同事都要求重新回时报,因为没有合适位置,只好作罢。我们的老同事出去后有比较,还是觉得老单位的氛围好,环境好。

所以,我希望大家既然在一起共事,你就别偷懒,就应该全身心投入,拿出自己的真本事,为报社作贡献的同时,也是为你自己寻找更好的未来。

最后祝各位兄弟姐妹们安居乐业!

谢谢!

 

                                                             2013—3—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