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2012-11-21 10:59: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何谓圈子?
百度解释: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在世就是与各种圈子打交道。
中国属于泛人情化的社会,圈子特别多。
说说我的圈子。
与大多数人一样,家族、亲戚的圈子最密切。亲戚分直系与旁系,直系自然亲,旁系比较疏,但不一定不亲。与我来往较多的亲戚中有几个表亲。主要关联度大,其次,门当户对,有共同语言。
男人娶了媳妇后往往与太太的家族来往密切。所以,生男好听,生女好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要知道,亲戚不来往,亲戚也不亲。常来常往才会成为真正的圈子。
同学亦属于比较亲的圈子。
同学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走进社会后再读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之分。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感情越深。青春似火,纯净如水,无利益牵扯,此时建立的友谊纯洁而永恒。所以,同学聚会往往特别开心,总有说不完的话,照不完的像,喝不完的酒。利益是个杠杆,利益的小大决定情感的深浅。靠利益维系的圈子一般比较脆弱,利来人聚,利去人散。
有句流行语: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嫖过娼,关系不一般。说明同学的圈子特别近。可惜我未当过兵,也没下过乡,无战友及农友,更无嫖友。
同事之间有友情,同单位自然熟。这个圈子力量不小。转换的单位越多,积累的同事越广,圈子质量越佳。同事之间有利益冲突,关系往往不纯粹,但一个单位总有一两个知心朋友。一般情况下,转了单位后,见到老同事特别亲。我和朱德付是老同事,曾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并肩战斗,如今天各一方,却互相关心,互相牵挂。
同行也是一个圈子。
我从事媒体职业,且转战东西南北中,出版过《发行中国》一书,去报社、大学、各种培训班、论坛讲过课,业内有点小名气,有些小粉丝,形成一个同行的圈子。进入地市报,同行的圈子更大,感觉走到那里都有朋友。
老乡应该比同事更近。如今同乡会、商会遍地开花,充分体现中国人重乡情的特征。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自来熟,有事好说话。但如果总让别人帮你,你帮不了别人,属于不平等交易,关系也难维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志趣相投往往一见如故而形成圈子,比如麻友、酒友、球友等等。我爱打乒乓球,周围有一帮发烧友,随叫随到,既锻炼身体,又交了朋友。我喜欢看碟写影评,于是结识一批爱电影的朋友。
我还有一群FYU的家长朋友,大家都是通过此机构将孩子送出国当交换生,属于志同道合的一族。有几家走得特别近,经常聚一聚。
我还有一些圈子……
各种圈子令我眼界开阔,信息灵通。朋友众多,资源共享,互相帮助,生活充实。
圈子多也带来不少烦恼与压力。
年龄与地位决定着圈子的量与质。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圈子越多;地位越高,圈子质量越好。
我的圈子还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