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包就灵

(2011-04-18 17:0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发行内刊

1978年的春天,在万里的支持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个农户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迈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从此农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今年,为了节省成本,为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万家通报刊发行物流有限公司实行了比较彻底的承包制,费用及报款任务按月分解包干到站,多劳多得。结果,效果马上呈现:吴金祥告诉我,各站自动减员,已裁掉了近百人。以前,我们整天强调成本意识,让站长们控制人数,不顶用,人员队伍仍在膨胀,站长该当老爷仍当老爷。现在好了,制度一变,立马见效,可谓一包就灵。说明制度比思想教育管用。

当然,仅仅成本省下来还不行的,关键要保证服务质量。不能因为减员使服务下滑,让读者诟病。读者不满,业绩肯定受影响。

除了服务质量,收入也要上去,开源永远比节流重要。提高收入,首先要保证主业,要主动营销报纸,将潜在读者挖掘出来,将有效发行做好。其次,广开增收门路。近期,上海荷皇橙派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与发行公司亲密接触,对方为我们提供免费软件及培训,使发行公司马上进入快件的投送及接单业务,非常好!“荷皇”是世界物流知名品牌,我们与其合作,能高起点做物流,况且软件及培训成本节省,比我们慢慢摸索前行要省事多了。我们亦可以借助其渠道,接东莞的单发往全世界,绝对是双赢。近期,报社要上团购网,线下配送可依赖我们的渠道,相互促进,资源盘活,前途无限。

物流是报刊发行队伍的方向,传统的报纸业务不可能大踏步前进,甚至会逐步萎缩,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与时俱进。尽早进入物流领域,将队伍管理与业务培训做好,为将来物流业务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希望,物流业务越做越大,即便那一天,报纸不行了,我们依然能健康地活着,那才是伟大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