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行拿来调查报摊的数据:改版后比改版前销售增长30%。大喜!
我一向认为报纸好不好,发行说了算。而不是领导,不是专家,更不是自己说了算。因为报纸是拿来卖的,不是孤芳自赏的。
我也认定零售是检验报纸是否适销对路的最权威最具公信力的“温度计”、“指南针”。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关系,通过促销送礼实现征订的“异常”增长。但零售无法骗人,是读者心甘情愿掏腰包支撑的销量。
朱德付曾说过:今天的报纸比昨天多卖一份,说明今天报纸比昨天好;否则,今天报纸比昨天少卖一份,则说明今天的报纸比昨天差。
话很朴素,确实在理。
第二次改版,我们提出要“制造畅销”,要办一份“畅销的薄报”、“沸腾的薄报”。说明采编的发行意识非常强。从结果来看,立竿见影,效果不错。感谢国家!感谢周总!感谢采编的兄弟姐妹们!
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当初本地新闻扩大化,队伍跟不上,内容跟不上,加之本土新闻受到太多的限制,有注水现象,有点像“发水面包”。现在我们做了调整,可读的内容丰富了,报纸变得结实了,更好看了。自然也就畅销了!
当然,我们还要努力。我们有的版还做不到位。我们有的文章还输给对手。我们要像《看天下》执行主编说的那样要发扬解构主文精神,增强本报可读性与趣味性。
总之,路在前方,不能自满,不能骄傲,不能停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