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三角地市都市报:走钢丝前行

(2009-06-24 09:57:51)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媒体文章

概念·现状

中国报业实实在在有这样一个群落:地市都市报。它们一般由地市级报社主办,非党报性质,市场化程度较高,名称各异:有叫都市报的,也有叫晚报、时报、晨报、快报、晨刊、商报的。一般在相对成熟的地级市,都存在两份综合性日报,一个是党报,一个是都市报。在内地一些地市报社,一号两刊,用党报的刊号再办一个晨刊,单独发行,成为一个“非法”的都市报。

在珠江三角洲,除了少数地市外,大部分都有地市都市报,如佛山有《珠江时报》、《珠江商报》,珠海有《珠江晚报》,东莞有《东莞时报》,惠州有《东江时报》,湛江有《湛江晚报》,茂名有《茂名晚报》。

在珠江三角洲的地市,地市党报效益一般好于地市都市报。如《深圳特区报》广告远远高于《晶报》,《珠海特区报》广告收入是《珠江晚报》的几倍。《佛山日报》过亿,《佛山时报》、《佛山商报》加起来也不及其一半。

在内地,大部分城市也是党报为大,当然也有一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市,都市报效益往往好于党报。如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都市报》是集团的“顶梁柱”,广告收入近两亿;徐州日报社,《都市晨报》的广告收入绝对大于《徐州日报》;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其“摇钱树”也是都市报而非党报。

都市报效益好于党报,是符合规律的。因为只有市场化的媒体才会赢得更多的受众,才会有良好的效益。当然,类似《广州日报》这样的党报市场化程度较高,属于异数,一般的党报都偏保守传统,改革意识弱。国内比较大的报业集团,一般也都是都市报效益优于党报。

作为地市报,为何普遍存在党报大,都市报小的现象值得反思。

 

                   困惑·尴尬

造成地市都市报发展迟缓的原因是综合性的,试举几例:

观念:地市都市报一般作为党报的子报来看待,地位低一级。地市都市报的员工与党报员工相比,先天处于弱势,影响其凝聚力与战斗力。

体制:许多地市都市报没有发行权与广告权,而由党报广告部、发行部代理,都市报沦落为编辑部,产销分离,影响其整合营销。这对于弱势与新创办的都市报来说发展极为不利。

人才:由于党报地位高,都市报地位低,人往高处走,造成都市报留不住人才。

内容:地市都市报就是在新闻规律与政治规律之间走钢丝。都市报不能走党报依赖行政资源之路,必须走市场化生存之道。但与省级都市报相比,人微言轻,舆论监督,负面报道这些最“吸引眼球”的报道很难做。《东莞时报》第一个月社会新闻较猛,马上招致方方面面的压力,不得不调整方向。而作为地市报,行政干预力度很大,往往束手束脚,左右为难。所以,办地市都市报比办地市党报难得多。我的拍档——执行总编周智琛说,办《东莞日报》时常受表扬,而办《东莞时报》总是被批评。

发行:没有党报“发文订阅”的先天优势,只能走市场发行之路。而产品在质量与厚度上与省级报纸相距较远,发行比较艰难。

原因很多,不一而足。

 

尝试·努力

地市都市报再难也得走,况且确实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珠三角的地市都市报普遍不行,不能就认定党报好就是正常的,不能认为地市都落后心安理得,甚或甘于平庸。我们确实要向长三角学习。他们普遍都市报好于党报,符合市场规律。

3月26日创办的《东莞时报》,聚集了一批省报、都市报下来的报业人才,大家不信邪,在如何经营地市都市报上下了不少功夫,做了许多尝试。

观念与体制上,《东莞时报》有许多创新。比如在报社内宣传,党报与都市报不是父子,母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而且鼓动两张报纸竞争。东莞日报社社长陆世强有一个“养猪理论”,即农村养一头猪,猪会偷懒,因为没有猪与之争食,它肥得也慢。而养两头猪或更多的时候,众猪争食,大家都肥得快。所以,要鼓励竞争,只有竞争,事情才会越做越好。当然在重大问题上需要协调沟通。

东莞日报社对于新创办的《东莞时报》非常支持。行政、人事、发行、广告均独立。并成立东莞时报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使新生的报纸发展迅猛。

办最具互动性的温暖报纸。地市都市报在内容经营上,舆论监督、负面新闻的路走不通,局限很大,篱笆墙太多,怎么办?我们只能走民生、服务之路,打贴近牌、温暖牌、互动牌。我们办报的口号很响亮:贴近就是力量。每天放在报头下;我们提出“办中国互动性最强的报纸”、“办东莞最温暖的报纸”;我们要求重视文本,以创新的、柔软的、灵动的、有文采的文本替代八股的、传统的、死板的、生硬的文本;我们强调形式的创新与悦目。包括标题制作的通俗化、口语化,版式的杂志化,图表、图示的大量运用,图片的放大抢眼等等;我们要求社会新闻的故事化与人性化;探索时政新闻的规模化与速度化等等。使《东莞时报》的内容一直保持独特的品质,与对手差异化竞争。

在经营模式上,我们实施四轮驱动,整合营销。成立专门策划活动的品牌推广部。大量举办活动,通过活动拉动影响力,拉动广告与发行。在内容报道上,各部门配合上,全力向活动倾斜。保证活动质量与影响力。一年来,我们策划了150多场活动,仅今年3月份就有20场,我们庆祝一周年,不是庆典日的概念,而是庆典月的规模,一个月内20场活动轮番上演,使庆典更加热闹。我们不仅有量的保证,更有一批品牌活动的出现,如社区(镇区)行、小记者俱乐部、镇区鉴宝行、风筝节等。我们做活动的规则是以活动养活动。去年仅品推部拉来的活动赞助就有200多万元。

《东莞时报》创办一年,广告突破两千万,在整个纸媒低靡状态下,有此成绩,引起业内高度关注。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总是可以找到地市都市报发展的金光大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