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最关键的人是谁?当然是“一把手”。有什么样的头就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有什么样的头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我想说说纸媒的“一把手”。
国内的报社的领头羊大概有三种类型——
一类由官员转换身份而来。一般是从主管媒体的宣传部门派来的。他们拥有较强的政治资源与关系资源,熟悉官场的游戏规则。政治家办报的意识强。因为“朝中有人”,往往比较自信,行事比较果敢坚决、雷厉风行。在媒体是喉舌、党管媒体的现有体制下,其优势非常明显。报社需要政治保护伞,需要盘活政治资源。其弱势在于对新闻规律、对办报业务、对经营管理都有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同时,他们官气比较浓,喜欢讲等级讲秩序。而文人无形,比较随性,比较感性,所以,如何带文人成堆的队伍也是一种考验。
第二类由报社内部产生,一般由采编部门的优秀编辑记者从基层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如从记者、编辑到部门副主任、主任,再到主管采编业务的副总编,最后到总编、社长。一般情况下,总编、社长多出自采编,极少来自经营部门。采编中跑时政、经济,甚至搞理论的易进步,而从事文体工作的采编难上升。“自产自销”的干部熟悉采编业务,比较职业与专业。对报社的历史和员工知根知底,领导起来比较顺,矛盾比较少。他们使报社文化一脉相承得以延续。当然,他们的政治资源不如第一类,做事比较小心谨慎。改革意识比较弱。一些文人气较重的领导往往重采编轻经营,只顾办报,不重管理。行事比较浪漫随意,缺乏严谨。
第三类属于从其它行业转换角色而来。比如从企业调过来的。这种领导往往熟悉经营管理工作,重视营销,重视制度建设,重视数据说话。在报社市场化改革的今天,其优势也很突出。但对采编比较陌生,需要学习适应。
三类领导无所谓好与坏,都有十分成功的,也有比较失败的。黎元江是官员转型最成功的,范以锦属于“自产自销”的一流领导,重庆商报社的社长郭汉江是第三类“一把手”的典范。
我经历的报社多,亲密接触过的“一把手”涵盖三种情况,他们都很优秀。
从领导风格来观察,主要存在两种类型——
一是独裁型。其行事风格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喜欢按部就班,遵守流程,喜欢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指挥基层。他喜欢一个人思想替代大家的思考,下面都是执行者。往往执行力较强,但容易造成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局面。这种领导必须业务超强,且精力旺盛。广州日报社前任社长黎元江就是这样的人,原天津日报社社长张建新、上海证券报总编辑关文也算是这种领导。
二是民主型。其风格更在于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形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状态,使团队的每个人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他们不会面面俱到,而是抓大放小,更关注战略问题,发展方向。他们不在乎展示个人的才华,更注重激活整个团队。南方日报社原社长范以锦就是典型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属下的子报几乎都能成活,一批青年才俊在业内影响很大,这与范老总的领导有很大关系。
从本质上说,报社一把手无非两类人:为官者及职业者。前者以当官为导向,做媒体只是跳板;后者就是要将报纸做好,将团队管理好。后者更易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