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对于都市报来说,报料热线是内容的生命线。
办报人都清楚;本土新闻很重要。一张面向区域性的市场化的综合性日报,在惨烈的报业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本地新闻。因为老百姓最想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离自己越近的新闻,市民越爱看。而报料热线是支撑本地新闻的主要源泉。报料热线铃声不断,新鲜滚热辣的信息源源不绝,我们的记者才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才能每天像打了鸡血般频频出击。才能采写丰富多彩的新闻稿件,从而保证产品的出类拔萃。
此外,通过热线,我们可以随时听取读者对报纸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改进方向,及时调整内容,提升报纸质量。读者是报纸的消费者,是我们的上帝。只有他们说好,才是真的好。
应该说,报料热线的冷热决定了都市报本地新闻的强弱。报料热线的冷热决定拉了本地市民对报纸追捧程度。
抓好报料热线等于抓住了本土新闻的“牛鼻子”。
东莞时报的报料热线很热:创办第一天就打进80多个电话,之后一天比一天多,现在每天都超过150个。作为新创办的报纸太不容易了。我们知道,本地其它报纸有的每天热线也就10多20个,多的也就几十个。本报一创办,有的报纸热线还马上降温。《东莞时报》已经成为本地热线最热的媒体。
原因何在?
首先,在内容定位上,我们高举“贴近就是力量”的大旗,秉承“新闻零距离、服务里距离`心灵零距离”的办报宗旨。做大做强本地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社区新闻,使大量的读者报料得以落地开花。实际上,我们已经是本地新闻信息量最大的报纸。正所谓水涨船高。大量报料新闻的亮相,刺激着读者踊跃报料。
其次,我们是真正24小时报料的热线。一天到晚都有人守候接听。读者来电随时处理。
第三,发行到位。五百多人的时报发行员,游动在东莞的大街小巷、宾馆酒楼,车站码头、交通路口,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从未有过的卖报声。也使风华正茂的《东莞时报》的发行量一开始就是大树。如果渠道不畅通,报纸销量少,热线也没那么热。
第四,促销成功。创刊之前,我们就印制了10多万张报料热线卡,向城市的社区、商铺、家庭,甚至路人广为派送。如天女散花,无孔不入。我们还借助“万人共写时报名”“社区行”等活动,推广宣传我们的热线,使许多市民对我们的22112008烂熟于心。
第五,善待报料者。我们深知,报料员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有他们的热心参与和支持,热线才会长盛不衰。为此我们想尽办法,调动其积极性,为其做好服务。比如,我们采取灵活的报料费发放方式,报料员随时来报社随时都可以拿到报料费,手续便捷。不像有的报社,报料费迟迟不发,且程序繁杂,挫伤了报料者的积极性。
其实,只有诚心换诚意,你对读者好,读者哪有不回报的理由。
正是我们充分意识到报料热线的重要性,方方面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整合营销,才使我们的热线一开局便很热,且越来越热。
亲爱的上帝,快来报料吧!
(此文发表在4月份的《东莞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