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叫谭方清,寓意方向清楚。1996年4月5日出生。按农历计,我们的生日在同一天,真巧!女儿出生的时间是请大师择日,然后剖腹产的,但没想到与我同一天。别人说父女同生日很吉利。我相信。
女儿跟我吃了很多苦。因为我的奔波,她转学颇多。从读学前班算起,到现在5年级,她读过不下10间学校。估计可以上世界吉尼斯纪录了。在上海时,她最苦。因为之前的重庆课本与上海相差太大,天天找老师补课,很晚还在写作业。学校老师上课经常讲上海话,她听得吃力,很着急。加上寒冬天气不适应。结果,眼睛也近视了,成天咳嗽不止,最后咳成了哮喘。医生说可能水土不服,建议赶紧回广州。2006年春节前,他们母女俩终于无奈地离我而去(之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幸运的是,她回到出生地什么屁事也没有了,全好了,真是邪了门了。为了女儿我只好离开大上海,离开舒适的《上海证券报》南迁。再后来的2007年我决定去长沙工作时,女儿死活也不跟来了,她怕冬天很冷又没有暖气的地方。
尽管,女儿跟着我活受了很多罪。但她依然将我视为偶像。记的她在一次转学填调查表时,有一栏“你崇拜的人”,她填的是爸爸。她在作文《爸爸》中说:“爸爸是为成就感活着的人。”“爸爸是一位开明、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富有责任心的人。他就像孩子那样贪玩,但他做起事来,又是无比认真。”“我感觉我的太多太多都是爸爸给的,他教育我许多东西。他很了不起,为中国的报刊发行贡献了力量,我崇拜他,敬佩他,更感激他。”我读着读着直想流泪。女儿没白养。
我曾在1997年的《南方都市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女儿是父亲的半个情人》。我说,家庭关系中,有的天然易于相处,有的则天生是冤家。比如母子、父女、姐弟、姐夫与小姨子等一般特别亲切;而婆媳、母女、父子、兄弟、妯娌则相处较难。大部分的父亲跟女儿关系都不一般。女儿很小就记住了我说的话,每逢情人节,她会打电话给我:爸爸,今天你要给我礼物哦!“为什么?”我疑问,她说,你不是说我是你的半个情人么?我无言以对,只好就范。
我的话,她总是记得清楚。比如,我说自己家里有两个女领导。在公众场合,我抽烟,她不允许,说:我是你的领导,听话。
走的地方多,对她也有好处。比如,她比较大气,不怕生,不怯场,什么环境都落落大方,到那儿都是女主角。这与她见多识广有关;她的适应能力强,有亲和力。到一个新地方、新团队会很快凸显出来。所以在每个学校都当班干部。在重庆巴蜀小学,她刚到半个月就被选为班里唯一的优秀少先队员;她在北京读的学前班和一年级,拼音水平高,普通话标准。回到讲鸟语的广州,她还笑话语文老师的发音不如她准。现在,他们学校参加区、市的演
讲比赛都是她出马,且逢赛必获奖。
我身边有的朋友不愿意生孩子,怕后代集中了两个人的缺点。女儿好在继承了我们两公婆的优点:从形象来说,她眼睛大高鼻梁像她妈(我眼睛小鼻子塌),嘴小圆脸耳垂厚像我。性格上,爱干净像她妈,爱看书(不喜欢电视)爱写作像我。
有这样的女儿能不知足么?

可爱的小大人。
会弹古筝的女儿。
女儿4岁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