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于春美 李楠 北京报道
“如果一个女孩子出门穿了一件漂亮衣服,后面就有一个女孩子跟着学,回家换件一样的,你说烦不烦。抄袭别人的建筑,比有人跟你撞衫还要烦。”5月14日下午4时,坐在望京SOHO样板间项目模型前的潘石屹直言“很愤怒”。
SOHO中国从名字、楼书到样板间,自多年前就已开始被频繁“山寨”,但这一次,倾注了两三年心血打造的望京SOHO颠覆性设计被“抄袭”真正刺痛了潘石屹的神经,“东西被偷了,就要追回来。哪怕追不回来,也要让社会、法律给我们主持一个公道。”
但事件的另一方重庆美全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称“重庆美全”)对“抄袭”一说,则坚决否认。其回应称,无论从创作构思、设计过程和创意设计时间节点上,双方都无法产生关联,对于侵权指责,其感到“很受伤”。
这场因微博而起,最终走向现实,并有可能演变为国内“商业地产建筑设计侵权第一案”的纷争,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些人看来,潘石屹的维权似乎更像是一次精心的“炒作”,对此潘石屹表示“很委屈”。
和解还是对簿公堂?
据潘石屹讲述,5月10日傍晚,正在上海开会的他突然接到老婆张欣的电话,“望京SOHO被重庆一家公司抄袭了。”“当时我觉得不太可能,晚上10点多,回酒店打开电脑一看,果然抄得很彻底,连网页、宣传视频都很像。”潘石屹第一反应就是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谴责信息。5月11日,SOHO中国给重庆美全发去“律师函”,要求更改项目外观设计,并公开道歉。
“一般抄了别人的东西,总有点不好意思吧,联络一下,说怎么改进,咱们也不是非要死磕的人。没想到对方不仅没有一点道歉的意思,还高调地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偷了别人的东西还这样理直气壮?!”潘石屹直言“很愤怒”。
事件双方的发布会在同一日内先后举行。
5月14日上午,重庆美全的发布会上,该公司副总经理姚玉茂表示,SOHO中国所指称“美全22世纪”抄袭望京SOHO与事实严重不符,公司拒绝接受指责,同时保留对指责的追责权利;希望SOHO中国方面及时删除微博上的不实指责及律师函;愿与对方沟通,澄清事实,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当日下午,SOHO中国紧接着召开了媒体见面会。会上,SOHO中国方面亦表示,“双方和解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要看下一步事态的发展和对方的态度。”
尽管双方都表示愿意沟通,但目前似乎并没有实质性动作。5月15日,记者致电重庆美全副总经理姚玉茂,他表示,“14日下午看到SOHO中国的反馈消息后,目前公司正在研究进一步的回应方案。”之后,SOHO中国代理律师中伦律师事务所的郝瀚回复记者,“目前没有接到美全公司层面的回应,还是会坚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抄袭还是独立创作?
“美全22世纪”项目究竟是抄袭还是独立创作,成为目前当事双方争论的焦点。
SOHO中国认为,美全的“美全22世纪”项目从建筑物外观效果图、销售现场的沙盘及效果图,甚至宣传视频等都用了和望京SOHO相似的外形及内容。而美全方面则表示,其项目规划设计委托泛华重庆设计公司本土知名建筑师何昕主持,项目拥有完全独立与合法的建筑创意著作权。项目沙盘、宣传片、广告资料等都是本地行业知名机构独立创作,与望京SOHO无涉。
“美全22世纪”主设计师何昕在对项目的构思与创意介绍中表示,项目灵感来自三峡鹅卵石。而SOHO中国所说的双曲面流线型设计,其在早年设计的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作品中便有清晰体现。
而望京SOHO的设计方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望京项目代表认为,“如果设计是原创的话,完全一样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对此,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郝瀚表示,对建筑外观一致的判断有一个主观上的判断和客观的判断,在技术层面的论证包括图片、沙盘、模型,有一些技术数据是可以提供支撑的。技术的支撑也是对主观判断的支持。
除了认为“长得像”,SOHO中国方面亦对双方的设计时间提出疑问:望京SOHO招标是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就公开了设计方案稿。但美全公司的成立时间是2011年1月,2011年8月才向政府递交设计图纸,两者相差了一年半多的时间。“从时间先后顺序来说,这就是抄。”潘石屹说。
不过,重庆业内一位熟悉美全置业有限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美全去年1月份才成立,但该项目设计方案在此之前就有。对于设计方案,美全方面不仅有结果证据,也有清晰的过程证据。
“类似在公司成立之前,设计方案就做好的情况也有可能。这需要美全方面能够提供相关的委托合同证明。”天岳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卫江表示。
维权还是借机炒作?
“法律诉讼是谁主张,谁举证。尽管我国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但类似建筑设计这种创意性的项目举证比较麻烦,一般建筑设计涉嫌抄袭在法律上很难界定。”天岳律师事务所朱卫江直言。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建筑外观知识产权涉及3个方面: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望京SOHO建筑外观是否通过有效注册而拥有上述3项权利之一,是界定被侵权与否的关键。只有望京SOHO对建筑拥有商标、专利或著作权的前提下,才能界定对方是否侵犯知识产权。
“望京SOHO建筑作品从设计定稿起就标志着著作权生效。”郝瀚回复本报记者时说。在郝瀚看来,尽管作为商业地产建筑设计第一案,在举证中确实存在困难,但之前亦有相似的案例,并且都支持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主张。比如,保时捷在北京的一个4S销售店被另一家从事汽车销售的商家复制,最终法院判后者侵权,要求其改变建筑外观。
“建筑作品受保护最基本、最实质的东西是独特性,SOHO中国方面能够举出若干个建筑设计的独特设计以及灵魂所在,另外,包括设计师原始的一些文件都是相关的证据证明。”郝瀚说。
尽管SOHO中国的胜算有几分目前尚难预料,但潘石屹的态度是“维权到底”。对于外界的炒作质疑,潘石屹表示有点冤。
“大家怎么看不重要,SOHO中国在房地产界的影响力是公认的。望京SOHO的设计方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也是世界顶级的,有必要通过这个事情炒作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吗?炒作一般的规律都是傍大款,傍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公司,SOHO中国没必要拽着一个美全公司去炒作。”
“就像小偷偷了一家人的东西,社会上要形成同情失主、谴责小偷的氛围和法律环境。假如没有这样的标准和环境,就是对小偷盗窃行为的变相鼓励,也是对那些勤奋工作、不断创造劳动成果的人们的不尊重。假如没有这样的环境,小偷就会变成强盗,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潘石屹反复强调,无论是法律环境、媒体环境、社会环境都一定要鼓励原创,谴责那些抄袭者、偷袭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