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信考

(2012-03-09 12:28:27)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邱桂奇 上海报道

“安信门”事件远未平息,而行业采购中更多的问题亦被曝出。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月27日通报称,青浦区质监局对安信伟光(上海)木材有限公司成品仓库内待销售的24种地板产品进行抽查,部分产品出现不达标情况,其中有1种面层木材名称项目不符合,有2种尺寸偏差项目不符合。
    不过,对于人们关心的“毒”地板问题,青浦区质监局给出的检测结果为:未发现甲醛释放量超标。万科在此前也公布了各分公司有关安信地板复检合格的报告。
    这并非最终结果:上海市质监局于2月21日会同建交委、房地局等部门对供应上海市万科全装修房中库存未用完的沪产安信地板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目前相关检验检测工作仍在进行中。
    虽然目前尚未检测发现安信地板甲醛超标,但“安信门”事件已经将怀疑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到了公众的心里,其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有待推敲。同时,房地产精装采购中的种种“潜规则”也随之浮出水面。
    “今天出问题的是地板,明天有可能是瓷砖、电器、油漆等,谁都无法预计。”一位家居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澄而未清

 

此次受检的24种安信地板的甲醛释放量在0.2 mg~0.8mg/L,全部符合国家E1级标准,只是个别产品的规格和标识存在问题。此前万科公布的检测结果也显示,安信地板甲醛的释放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但对于这个结果,多位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
    “如果都能达到0.2mg~0.3mg/L的甲醛排放量,这应该是安信地板的福音,也是老百姓的福音;这个数据如果是真的,说明我国的地板行业在环保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前沿的水平,但按照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地板生产厂家达到这一标准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伟对记者说。
    按照业内人士说法,我国使用的地板甲醛排放标准是国际最低标准,为E1,也就是甲醛含量小于等于1.5mg/L,而检测出来的结果已经达到了E0甚至是F4的最高标准。如果企业想要提高标准,就要增加不少成本。
    青岛市空气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郭勇则表示,可能有些地板在装修的时候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和使用,甲醛就不超标了,这都是很正常的。
    记者了解到,虽然到目前为止,对安信地板有关甲醛排放量的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但对于安信地板的争议还在持续。第一,仓库内的待销售产品并不等于全装修房内使用的相同产品;第二,安信地板有大量的代工工厂,这些工厂所生产的地板是否合格,目前没有权威的机构检测;第三,多份检测报告均集中在甲醛释放量指标上,但关于安信地板涉嫌面板偷工减料的质疑却疑团未解;第四,安信地板目前甲醛含量检测标准依据的是国家标准,即甲醛含量小于等于1.5mg/L,但部分开发商向业主承诺的是地板甲醛含量达到欧洲标准,即甲醛含量小于等于1mg/L,这中间的差距谁来负责。
    “万科送检的是不是同一批次的地板,以及检测的结果是否公正都很难令人相信。”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由于质疑未断,目前安信地板在上海的多家家居商场遭遇下架的尴尬。目前百安居在中国所有的门店已经全部下架安信地板,至于何时恢复销售要看相关检测结果公布后再考虑。而月星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商场也要求安信地板自查,并及时提供相关检测报告。

 

行业“潜规则”

 

“安信地板问题的核心是:以如此低的价格去接大型品牌房地产企业的工程,难道其还有其他的方法去赚取利润?通常情况下,成熟企业之间的管理成本差距不大,如果大多数地板企业都认为这个价格无法做到,那么这其中肯定就有问题。”某德国品牌地板商说。
    深圳富之岛家居整体家装事业部总经理许克威表示,一些建材供应商把注意力放在压低成本、多接工程上,其末端的材料品质常常疏于把关。“国家相关检测机构执行的仅是‘送检’、‘抽检’,无法全面堵住伪劣建材入市的源头,如果不是品牌自觉,质量关根本把不住。”
    广东中山市嘉利木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书昆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2009年万科项目的安信地板价格为例,按照合同中有关精装修地板的标准,每平方米115元的价格甚至低于地板企业的成本,还要等半年到一年的回款,发票税额还有11个点左右。地板企业要么亏本赚销量,要么就是偷工减料。
    “E0等级、0.6mm厚皮的话,如果地板企业以150元/平方米的价格中标都算是低的。安信地板没有必要用低价拼市场,技术含量方面也不是落后的厂商,而此次被公布出来的价格的确让人很吃惊。”孙书昆说。
    他还表示,这两年地板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但产品的终端价却变化不大。
    “地板业是房地产行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最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对开发商的资金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发商把这种资金压力转嫁到了供应商身上,地板业受到的冲击和压力比开发商要大。”得高健康家居副总经理倪国良说。
    他表示,地板企业原本可以卖出去的产品,但遇到了行业调控,开发商大量缩减开工,现在很多地板企业的库存增加,对其资金链影响很大。在此情况下,难免供应商偷工减料。
    “在我们所接触的房地产企业的采购人员中,很少有专业的人士,在整个招标的过程中,他们只是一味地压低价格,由于建材商属于下游供应商,赔本赚吆喝的供应商大有人在。”上述家居业内人士说。
    一位上海开发商采购经理告诉记者,很多开发商都是总部集中采购,每个项目公司都会用战略合作伙伴的产品。很多项目公司不想惹麻烦,得罪总部,就直接把战略合作伙伴的产品拿来用,不会再去检查是否合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