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不要丢掉良知

(2012-02-22 17:30:56)
标签:

房产

分类: 土地楼市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马琳/文

 

蔡京,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后因排斥忠良、贪资巨万,留下“奸臣”的名声。长久以来,也是“骨朽人间骂未消”。
    之所以此时提起此人,皆因最近福建莆田欲将奸臣蔡京之墓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一事。2月初,福建莆田政府传出消息,欲计划投资900万元,以分批、分期的形式修复蔡京墓。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唏嘘不已。其人有何丰功伟绩能使当地政府为他“修墓立传”?莆田市仙游县枫亭文化研究会负责人郑秋鉴声明,之所以要帮促重修蔡京墓,是为了文物价值,并不关心蔡京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五台山、少林寺以及孔圣人、孙子等都是文物价值和文化旅游的典型性代表,深游其中,人们会有所感悟,进而提升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果以此角度来剖析,蔡京墓的文物价值在哪?是让人们勿忘历史吗?根据郑秋鉴的声明,并非如此,仅是以此丰富当地旅游资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实际上令人啼笑的事情在旅游业近来发生不少,比如有近10年来,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三地为了“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也有安徽黄山的“鬼子进村”的荒唐旅游项目……
    是的,在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名人故里的发掘足以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声名鹊起。还可以以此来充实地方的财政。但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看到的并不是名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长远价值,而是扭曲了的经济利益。
    旅游界人士汤志勇就曾担忧,如果长期将名人这种文化资源作为利益争夺的砝码,久而久之,过多的经济因素取代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在这种变形了的争夺战中渐渐丧失价值。也会渐渐丢掉良知和失去人心。
    由此,我们在利用历史名人、古代遗迹获取现实的经济利益时,是不是应该坚持历史和道德的底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